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出通报,对国务院第六次大督查发现的32项典型经验做法给予表扬,其中包括“重庆探索知识价值信用贷款改革打开科技型企业轻资产融资之门”。
重庆开展科技型企业知识价值信用贷款改革试点,已两年有余。通过积极探索建立轻资化、信用化、便利化的债权融资新模式,让科技型企业凭借自身知识价值的信用换来“真金白银”,融资成本较传统商业贷款降低50%,有效缓解了民营科技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
截至2019年10月31日,参与改革的合作银行已累计向1960家科技型企业发放贷款58.97亿元。其中563家科技企业为首次获得银行贷款,占获贷企业总数的29%。
建立评价体系让企业“能够贷”
“融资难”“融资贵”是民营中小企业普遍遇到的难题,尤其是缺乏重资产、短期财务指标不优的科技型企业。
“科技型企业大多只有专利等无形资产,而专利到底价值多少,很难去评估。银行对企业债务偿还能力很难作出判断,是过去难以根据无形资产放贷的原因之一。”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坦言,构建知识价值信用评价体系,让科技型企业“能够贷”,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据介绍,知识价值信用评价体系以创新要素为核心,依靠“大数据应用+软件化评估”,由软件系统自动生成科技型企业知识价值的A、B、C、D、E五个特定信用等级,分别对应500万元、400万元、300万元、160万元和80万元的特定授信额度。系统及时与金融机构共享授信额度,实现先期授信、按需贷款。
参与改革的合作银行根据推荐授信额度向科技型企业提供贷款,利率则按照中国人民银行同期贷款基准利率执行。科技型企业无需向银行提供抵押、质押、保证金等担保,真正实现纯信用贷款。
设立风险补偿基金让银行“愿意贷”
仅有知识价值信用评价体系,还不能完全解除银行的顾虑,让银行“愿意贷”。
对此,重庆设立了知识价值信用贷款风险补偿基金,由市、区两级财政资金按4:6比例出资,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统一管理,对合作银行在企业知识价值授信额度范围内发放的知识价值信用贷款进行风险补偿。
首先,当获贷企业本金逾期产生风险后,风险补偿基金会承担贷款本金损失的80%,银行只需承担贷款本金损失的20%以及利息损失。其次,银行正常催收后仍未收回的贷款,风险补偿基金会先行代偿,避免增大银行不良贷款指标,风险补偿基金再会同银行向贷款逾期企业终身追偿。
另外,此项改革还建立了3%警戒、5%熔断的风险防范机制,发挥风险平衡作用。
也就是说,当单家银行在单个区域累计代偿率达到3%时,风险补偿基金将立即向该银行提出风险警示;当单家银行在单个区域累计代偿率达到5%时,风险补偿基金将暂停受理该银行在该区域的新增业务,并对前期运行效果予以全面评估,再根据评估结果决定是否重启受理该区域的工作。
目前,风险补偿基金规模达到41.5亿元,银行参与积极性也很高,共有14家银行提交合作方案,已有工商银行、农业银行、重庆银行、重庆市农村商业银行4家银行参与试点合作。
开设绿色通道让企业“方便贷”
此项改革缓解了科技型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与此同时,还解决了“融资繁”的问题。
据了解,参与改革的合作银行都下沉了贷款审批权限,实行支行审批。比如,重庆农商行制定专项贷款产品及管理办法,工行重庆市分行设立“科信贷”产品,均将审批权限下放至支行一级,并配备专门团队负责。
与此同时,银行还建成知识价值信用贷款申报线上平台。这样一来,企业足不出户即可实现网上申报、网上审核、网上管理,极大节省了申报材料的交互时间和审批时间,从申请到放款仅需2周,时间周期较传统商业贷款缩短了近70%。
重庆中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通过网上申请,只用7个工作日便获得100万元知识价值信用贷款,解了企业流动资金紧缺的燃眉之急。
1.6万家科技型企业将纳入改革服务范围
目前,33个区县已开展具体贷款业务,4个区县已在筹建知识价值信用贷款风险补偿基金,4个区县正在加快完善推进改革前期相关工作。
通过知识价值信用贷款,实现了轻资产债权融资,一批科技型企业实现快速发展,54家获得贷款的科技型企业已在重庆OTC科创板挂牌。
重庆汇贤优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已连续三年获得知识价值信用贷款支持,累计金额达到700万元,有效缓解了周期性资金需求压力,实现了快速发展。2019年,企业营业收入预计达到2.1亿元,较2017年几乎翻一番。目前,公司已在筹备赴港上市。
目前,重庆正在优化和完善试点工作规则,将持续降低轻资产科技型企业融资门槛,提高合作银行风险容忍度,推进贷款发放,提高科技型企业融资规模。预计到2019年底,全市1.6万家科技型企业都将纳入改革服务范围,贷款规模将超6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