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然。(红岩联线供图)
“气节,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优良传统精神。什么是气节?就是孟子所说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1947年,红岩英烈陈然在重庆《彷徨》杂志第五期发表的《论气节》一文中写道。
“陈然用自己的生命对‘气节’二字的深刻内涵作出了最透彻最有力的诠释。”10月31日,红岩联线文博研究馆员刘和平在接受重庆日报记者采访时说,面对敌人的酷刑威逼,面对敌人的穷凶极恶,陈然英勇不屈,坚不吐实,展现了一位共产党员坚强的意志品质。
与进步青年创办《彷徨》杂志,发展和聚集革命力量
陈然,原名陈崇德,祖籍江西,1923年12月28日生于河北省香河县。父亲是海关小职员,先后在北京、上海、安徽、湖北、重庆等地工作,陈然也随父辗转各地生活、求学。
1938年,陈然在湖北宜昌参加“抗战剧团”,在抗日救亡宣传工作中,接受了革命教育,经过实际工作锻炼,1939年在“抗战剧团”加入共产党。
“1942年,陈然因躲避特务抓捕与组织失去联系,失去联系后,陈然仍然自觉地履行一个党员的职责。”刘和平说,陈然通过学习《新华日报》《群众周刊》等领会党指示的斗争方向,主动深入到工厂、码头去与工人群众交朋友,给他们带来阶级方面的思想启发。
1946年,全面内战爆发,中国社会处在“向何处去”的重大转折关口,相当多青年的思想状况也因政治局势的复杂和自身前途的茫然而显得苦闷与彷徨。在新华日报社的领导下,陈然与一些进步青年创办了《彷徨》杂志,以小职员、小店员、失学和失业青年等为对象,以谈青年切身问题为主要内容,以此联系更广泛的社会群众,发展和聚集革命力量。
“陈然担任编辑部的‘通联’工作,利用业余时间答复读者来信和到新华日报社报馆取稿,常常工作到深夜,为杂志和读者呕心沥血、不遗余力。”刘和平介绍,1947年1月1日,《彷徨》出刊后,大量读者来信倾诉了种种不幸遭遇,以及个人生活上、思想上的苦闷。
1947年2月,新华日报社遭到了国民党反动派的无理查封,报馆全体人员被迫离开重庆撤回延安,这一突发事件更是切断了《彷徨》杂志与新华日报社的联系,使陈然他们失去了上级党组织的领导。
准备派送《挺进报》,却遭特务抓捕
在这种危急情况下,陈然和《彷徨》杂志的蒋一苇、刘镕铸等同志于1947年4月底的一天突然收到了党组织从香港寄来的《群众周刊》香港版和《新华社电讯稿》,一个个人民革命胜利的消息,使大家倍受鼓舞。他们认为应该把那些鼓舞人民的消息散发出去,可是该怎么办呢?
由于《彷徨》杂志是公开出版物,不方便刊登,他们决定用油印小报的方式把这些消息传播出去。刘和平说,这些油印小报很快传到了重庆地下党组织那里,党组织决定将这些油印小报定名为《挺进报》,并以此作为重庆地下党市委的机关报。
为了保证《挺进报》的信息源和日常供稿,重庆地下党组织决定成立电台特支,专门收录新华社的广播,电台的信息收录由成善谋负责,抄收后再传给《挺进报》。
为了对敌人展开“攻心”战,地下党将《挺进报》直接寄给敌人。国民党重庆行辕主任朱绍良收到《挺进报》大发雷霆,命令徐远举限期破获地下党的《挺进报》。
这一棘手的“案子”让徐远举颇为头疼,他绞尽脑汁,终于想到了“堡垒从内部攻破”的策略,制定了“红旗特务计划”,即把经过培训的一些特务,伪装成进步的学生、工人、失业人员,派遣到社会各单位、团体和群体中,通过自己进步语言、行为接近其他人,搜寻蛛丝马迹。
当时陈然的公开身份是国民党中国粮食公司机修厂的管理员,家住南岸野猫溪,他收到了一封告急信:“近日江水暴涨,闻君欲买舟东下,谨祝一帆风顺,沿路平安!”下面署名是“彭云”。
“彭云”是江姐的儿子,那时不过是个2岁左右的小孩。收到此信的陈然,猜测地下党组织可能出了事,但他并没有立即转移,而是决定找相关同志核实情况并坚持把第23期《挺进报》印刷发行出去再转移。
1948年4月22日,当陈然准备将印刷完毕的《挺进报》送出去的时候,特务按叛徒提供的线索追到他家。陈然被捕了。当敌人搜查的时候,除了查到第23期《挺进报》和油印工具外,一无所获。
与战友“表白”,使国民党的法庭顿时秩序大乱
1949年10月28日,陈然上演了他生命中最后的悲壮一幕。
在国民党法庭上,法官张界宣读判词:“成善谋,《挺进报》电讯负责人;陈然,《挺进报》负责人,印刷《挺进报》。”听到这些,陈然、成善谋这两位老战友惊喜地四目相对,他们甩开特务的看押,紧紧地拥抱在一起,不约而同说出:
“紧紧地握你的手!”
“致以革命的敬礼!”
原来,《挺进报》特支和电台特支都是单线联系,互不往来。陈然在印刷《挺进报》的时候,发现每次从组织上转来收录的电讯稿,字迹工整,一笔不苟,他被收录员这种认真的态度深深折服。
他写了一句“致以革命的敬礼”向这位同志表示敬意,考虑到工作纪律,没有署名,由组织转交。几天后,他收到回信,也是简单的一句“紧紧地握你的手”,同样没有署名。
“这位同志其实就是他的老战友成善谋,但他们在一起的时候,都遵守党的工作纪律,从不相互打听和谈论工作情况。”刘和平说。
两位战友的“表白”使国民党的法庭顿时秩序大乱,审判实在无法进行下去,特务只好草草收场,将他们押往刑场。
“陈然在平时能安贫乐道,坚守自己的岗位;在富贵荣华的诱惑之下能不动心志;在狂风暴雨袭击之下能坚定信念,而不惊慌失措,以至于‘临难毋苟免’,以身殉真理。”刘和平说,陈然视死如归的英雄气节,是他对生命意义的有力诠释。气节是人生的灵魂支柱和精神脊梁,高尚的气节是每一个党员干部应有的品质。守护初心使命,砥砺政治气节,磨炼政治风骨,党员干部就有力量,我们党就有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