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祥荣给猪喂食
马祥荣在割猪草
初冬的清晨,薄雾笼罩着山头。此时,家住三河镇万寿寨村的马祥荣已经在自家的养殖场里忙碌开了。
从两年前的一贫如洗到现在的幸福生活,马祥荣感叹到:“没有国家的扶贫政策,哪有我们家现在的好日子哟?”
两年的时间里,马祥荣家的生活发生了180度大转变。谈到他家的变化,还得从两年前发生在马祥荣身上的一场意外说起。
健康扶贫
解决就医燃眉之急
2016年的一天,马祥荣骑着摩托车在回家途中不慎摔倒,造成大腿和肩骨骨折。高昂的医疗费用让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顿时陷入了困境。
“那次意外事故导致我很长一段时间不能干重活,只能在家里面做一些简单的事情。失去了收入来源,再加上医药费、日常开支以及三个孩子的学费,家里的积蓄很快花完了。”马祥荣说。
接受第一次手术时,马祥荣已经花光了积蓄;后来,在取钢板时又花8000多元的手术费。这对于马祥荣的家庭来说,可谓是雪上加霜。
看着一张张收费单据,马祥荣和妻子愁眉不展。“差点对生活失去信心。”马祥荣说。
正当马祥荣夫妇一筹莫展的时候,村支“两委”得知了他家的情况。经他本人申请、村级评议,2016年12月,马祥荣家被评为了建卡贫困户。
健康扶贫政策就像一阵春风,吹开了马祥荣心中的忧虑,给他们家带来希望。
被评为贫困户后,马祥荣享受了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结算服务政策。在确认其是贫困户后,县人民医院为马祥荣直接办理了住院治疗,而且不需要他缴纳住院押金,其住院费用报销比例达到90%。
第二次手术之后,马祥荣自己仅仅支付了800多元。
“这春风般的医疗扶贫政策,给予了我们家带来了希望,减少了我的治疗费用。”马祥荣边忙着给自家的生猪准备饲料边对记者说。
教育扶贫
铺平孩子求学路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国之根本。
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重庆和亲临石柱视察调研时指出,“两不愁三保障”很重要的一条就是义务教育要有保障。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要保证贫困山区的孩子上学受教育,有一个幸福快乐的童年。
在接受第二次手术后,马祥荣家的经济状况仍十分窘迫,甚至连三个孩子上学的费用都凑不齐。
马祥荣说:“我当时真的是束手无策了,要不是国家的教育扶贫政策,我的三个孩子当年就很可能要辍学了。”
在被评为建卡贫困户之后,马祥荣的三个孩子不仅被减免了读书的费用,还能享受了贫困生活补助、教育兜底资助和营养午餐三项优惠。
教育扶贫政策解决了马祥荣孩子上学的后顾之忧。三个孩子也很争气,儿子马琦杰目前在石柱中学念高一,成绩十分优异。两个女儿马凤琦和马凤燕在蚕溪小学读书,两姐妹虽然年纪小,但却十分好学,在学校深受老师和同学们的喜欢。
易地搬迁
筑好家庭幸福窝
之前,马祥荣一家一直挤在两间土墙房里。房屋墙体开裂,四面透风,早已成为危旧房。由于家庭经济困难,一直没有修缮。
直到2017年,扶贫工作队通过走访筛查了解到马祥荣家的这一情况,当即帮他申请了易地扶贫搬迁项目,他们家获得了8万元的建房补贴。
在建房期间,村支“两委”干部和驻村工作队队员经常到他家了解建房进度。为了让马祥荣一家住得更舒适,扶贫干部还结合“五改”工作,帮助他家修建了标准化厕所,将门口的地面进行了硬化。
马祥荣家于2017年年底顺利搬进了新房。
“这个新房整洁又宽敞,再看看以前的旧房子,真的要好好感谢国家的好政策!”马祥荣眼含热泪激动地说。
小额信贷
夯实产业致富路
“现在我恢复了健康,又能搞生产了,我们不能一直靠国家政策,这些政策还要去帮助其他更困难的家庭。”马祥荣说。
为了早日摘掉贫困户的“帽子”,马祥荣与妻子决定在家发展产业,通过申请扶贫小额信贷,向重庆农村商业银行贷款5万元,用于发展生猪养殖。他修建了约150平方米的养殖场,购买5头母猪、1头公猪。
在这之后,马祥荣每天刻苦钻研,自学科学养殖技术,村支“两委”和驻村工作队还多次安排马祥荣听专家的技术讲座,到外地参加技能培训,让他的养殖技术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经过两年多的发展,马祥荣的养殖场也逐步走上正轨,如今已养殖生猪39头。
产量有了,需要解决的就是销路问题。2018年,在县市场监管局的协调下,胡燃商行为马祥荣提供了玉米等用于饲养生猪,同时还签订兜底收购协议,解决其销售问题。同年12月,马祥荣家里的生猪出栏了,共收入了7万元。
2018年年底,马祥荣家主动申请退出贫困户,通过验收后,顺利摘掉“贫困帽”,成为当地家喻户晓的脱贫致富能手。(记者 冉沙 通讯员 周万东 文/图)
感谢您关注县委县政府主办的主流媒体重庆·石柱网,更多新闻关注其他主流媒体《石柱报》、《重庆石柱手机报》、“五彩石柱”微信公众号、“五彩石柱”APP、“石柱新闻”微博;统一投稿邮箱:sz_xwzx@sina.com。
总 编 辑:禹云洲
值班副总编辑:谭晓钟
执行主编:张俊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