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软资源”转化为脱贫“硬实力”

学员正在练习 龙泓/摄

    一把剪、一颗针、一根线、一块布……一双巧手“缝”出脱贫致富路。近日,在中益乡盐井村,渝鲁协作非遗扶贫项目——中益乡旗袍传统技艺培训班结业,50多名学员再添一致富技能,实现居家就业。

    当前,农村常住人群主要为老弱病残等特殊群体。无论是老年人、残疾人还是青年妇女,很多都不具备自我发展能力和条件,也就是经常讲的“无业可扶”。通过开办非遗扶贫培训班,向群众传授劳动强度低、工作时间灵活、工作地点离家近、增收有保障的致富渠道,把脱贫攻坚战的打法,从以开发式扶贫为主向坚持开发式和保障性扶贫相统筹转变,这为深度贫困乡镇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再加了一道“保险杠”。

    非遗扶贫培训班助力精准脱贫,是市文旅委把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的一项有益探索。近年来,该委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中筛选出刺绣、编织、木雕等12个产业化程度较高、市场销售前景开阔的项目,在全市贫困人口集中的15个深度贫困乡镇多次举办非遗传统技艺培训班,探出了一条把文化“软资源”转化为“硬实力”的文化扶贫特色之路。

    “培训就在家门口,学会了上班也在家门口。‘学艺’不花钱,老师教得还仔细,30天,基础知识我们差不多都学会了。”中益乡盐井村的残疾人、贫困户曹茂芳说,掌握了这项传统技艺,让她对挣钱供两个孩子上大学又多了一份信心。旗袍传统技艺培训班的开设,专门把农村留守妇女、建档立卡贫困户以及有意愿、有条件从事手工艺制作的残疾人集中起来培训,由专业老师“手把手”“面对面”的教授他们旗袍制作工艺。通过30天的培训,学员从零基础开始学习,已经初步掌握了镶、嵌、滚、荡、盘、钉、钩、绣等传统手工旗袍绣法,这不仅仅能让贫困群众掌握新技能,实现居家就业、就近就业,还能让这项非遗技能得到传承和发扬。

    据了解,在培训结束后,市文旅委仍会继续跟踪扶持,对能完成工作任务、制作产品的学员,采取招工、计件合作等多种方式,通过“公司+贫困群众+传统技艺”的运营模式,帮扶贫困群众稳定就业长效增收。目前,中益乡盐井村已经建有一个非遗扶贫工坊,且专门配有技术员指导生产、统一配送生产原材料、统一回收产品,经过培训后的学员均可以在工坊就业,实现居家就业、长年有固定收益。(记者 游凤)

 

       感谢您关注县委县政府主办的主流媒体重庆·石柱网,更多新闻关注其他主流媒体《石柱报》、《重庆石柱手机报》、“五彩石柱”微信公众号、“五彩石柱”APP、“石柱新闻”微博;统一投稿邮箱:sz_xwzx@sina.com。

总 编 辑:禹云洲

值班副总编辑:谭晓钟

执行主编:张俊杰

[打印]

[责任编辑: 石柱谢天]

  1. 【看长江之变】果园港连接江海与陆地 助推重庆由内陆变前沿[全景新闻]
  2. 【看长江之变】云从科技将布局长江沿岸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