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十大任务怎么干——十位专家解读《政府工作报告》

    1 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坚持以市场化改革的思路和办法破解发展难题,发挥好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作用,丰富和灵活运用财政、货币、就业政策工具,增强调控前瞻性、针对性和有效性,为经济平稳运行创造条件。

    ——摘自《政府工作报告》

    【解读】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用了很大篇幅对稳增长进行部署,目的是化解经济下行压力、确保经济运行处于合理区间。这充分体现出中国政府对于经济增长重要性的认识。

    当前,在经济领域中,国际国内都出现了一些较为明显的积极变化。如果我们要想更好地稳增长,就需要牢牢把握好这些有利条件,进一步做好宏观经济逆周期调节。在措施方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将制造业等行业现行16%的税率降至13%”“下调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单位缴费比例”“有效发挥地方政府债券作用”等一系列政策组合,可谓“出大招、出实招”。

    与此同时,今年政府工作报告还首次将“就业政策”与传统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并列为宏观经济政策工具,也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 着力优化营商环境

    把市场主体的活跃度保持住、提上去,是促进经济平稳增长的关键所在。要深化“放管服”改革,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下硬功夫打造好发展软环境。

    ——摘自《政府工作报告》

    【解读】

    世界银行《2019年营商环境评估报告》显示,中国营商环境总体评价在全球190个经济体中已经跃居第46位,较上年大幅提升了32位。尽管中国营商环境改善明显,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差距。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就“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着力优化营商环境”进行了全面详细部署。

    首先,要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市场是资源配置最有效率的形式,要大力缩减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坚决推动“非禁即入”真正落地,着力打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其次,公平竞争是市场经济的核心,公正监管是公平竞争的保障。要用公正监管管出公平、管出效率、管出活力。此外,以改革推动降低涉企收费。通过深化市场化改革,清理电价附加收费,使一般工商业平均电价再降低10%。通过深化收费公路制度改革,降低过路过桥费,明确提出在两年内基本取消全国高速公路省界收费站,实现不停车快捷收费。这将有助于减少交通拥堵,提高通行效率,降低企业物流成本。

    3 培育壮大新动能

    发挥我国人力人才资源丰富、国内市场巨大等综合优势,改革创新科技研发和产业化应用机制,大力培育专业精神,促进新旧动能接续转换。

    ——摘自《政府工作报告》

    【解读】

    当前,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坚持创新带动经济发展、推动新动能取代传统动能变得非常重要。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从推动传统产业改造提升、促进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提升科技支撑能力、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引向深入4大方面入手,作出了一系列部署,很多措施非常有针对性。

    比如,培育新动能离不开创新,而创新最重要的是人才。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进一步提高基础研究项目间接经费占比”“开展项目经费使用‘包干制’改革试点”“由科研团队自主决定使用”等举措,将大大激发广大科研人员的创业创新热情,让他们腾出更多精力用在本专业、本领域的科研攻关上,而不是被经费管理、项目审批等事务牵扯过多精力。可以说,这些措施瞄准了制约创新发展的关键性问题,有助于促使中国创新机制更灵活、创新效率上台阶、科研组织更流畅、创新基础更完善,最终产生更多培育新动能所需的科研成果。

    4 持续释放内需潜力

    充分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投资的关键作用,稳定国内有效需求,为经济平稳运行提供有力支撑。

    ——摘自《政府工作报告》

    【解读】

    最近几年,内需的作用在不断提高。因此,发挥好消费的基础性作用和投资的关键性作用,持续释放内需潜力,成为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重要抓手。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在促进消费方面提出了很多具体的政策举措。例如,多措并举促进城乡居民增收、使符合减税政策的约8000万纳税人应享尽享,这么大的减税降费力度,既是中国基于自身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也符合国际主要经济体纷纷减税的潮流,最终是让消费者和企业受益。

    值得注意的是,政府工作报告还对扩大基建投资作了部署,重点聚焦如何用好财政资金、引导社会资本积极参与,充分发挥基建投资的辐射性和带动力,以增量资金流向带动产业升级。这些都将帮助国内市场保持活跃,为经济平稳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5 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统筹衔接,确保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农民生活达到全面小康水平。

    ——摘自《政府工作报告》

    【解读】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为确保完成近年国家部署的农村发展主要任务,提出了多项政策举措。这些举措可以归纳为两大方面:一是通过公共财政投入的倾斜政策,支持贫困地区居民加速脱贫,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体现国家缩小城乡差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愿望。二是通过体制性、结构性改革,提升中国农业竞争力,为中国农村长远发展奠定体制性基础。

    报告中指出,要“培育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加强面向小农户的社会化服务,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这对提升中国农业竞争力、夯实中国农村长远发展的基础具有根本性意义。具体来看,培育家庭农场可以降低农业生产经营成本,加强中国农产品在国际贸易中的竞争地位。

    6 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

    围绕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改革完善相关机制和政策,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动区域优势互补、城乡融合发展。

    ——摘自《政府工作报告》

    【解读】

    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京津冀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高标准建设雄安新区等内容都有明确的要求和任务。不仅如此,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无疑有助于更好地发挥长三角区域在长江经济带中的龙头作用,带动其他区域提升开放水平和城镇化水平,更好地实现地区间分工协作和优势互补。

    中国实行新型城镇化战略以来,取得了很大成效,形成了一批竞争力强、影响力大的国际化、现代化城市和城市群。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高质量”成为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主题。

    2019年,中国将进一步推进城市群建设,同时更加重视在现代化都市圈的建设上下功夫,不断地提高新型城镇化的质量和效益。

    7 大力推动绿色发展

    绿色发展是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然要求,是解决污染问题的根本之策。要改革完善相关制度,协同推动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

    ——摘自《政府工作报告》

    【解读】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坚定提出了2019年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的目标,要求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继续下降。

    具体来看,2019年要重点完成四项任务:一是持续推进污染防治,特别要巩固扩大蓝天保卫战成果,重点地区细颗粒物(PM2.5)浓度继续下降。二是加快建立现代环境治理体系。企业作为污染防治主体,首先必须依法履行环保责任。但政府也要善于运用市场经济手段促进企业自觉治理污染。三是促进壮大绿色环保产业,培育经济新增长点。四是继续加强生态系统保护修复。重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持续抓好国土绿化、防沙治沙、水土流失治理和生物多样性保护。

    8 加快完善市场机制

    聚焦突出矛盾和关键环节,推动相关改革深化,健全与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体制机制,把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充分释放出来。

    ——摘自《政府工作报告》

    【解读】

    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国企改革被放在深化重点领域改革的突出位置。今天的国企已经不再是40年前的国企,市场化、国际化、集团化成为重要特征,企业集团成为国有企业的重要组织形式。例如,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在目前的一些国有企业集团进行试点,但它并不是给试点的企业集团再加上一个新功能,而是要产生一个新的企业组织形式,其功能定位对国资监管机构的职能转变将产生重要影响。

    未来,混合所有制企业集团、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国资监管机构将是未来国资体系的构建者。

    扎实深化国企改革的同时,民营企业也必须发展好。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解决好民企在发展中面临的融资、权益保护、市场准入等方面的问题。民企经营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贡献者,要有效激发他们的企业家精神,心无旁骛做企业。同时,全社会要为民营企业的发展构建适宜的营商环境。

    9 培育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进一步拓展开放领域、优化开放布局,继续推动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更加注重规则等制度型开放,以高水平开放带动改革全面深化。

    ——摘自《政府工作报告》

    【解读】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在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方面给出了很多非常具体的措施。其目的,就在于培育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对于中国经济而言,这些新优势将体现在四大方面:一是拓展国际市场并形成规模优势。中国未来将促进出口市场多元化,在夯实传统欧美日等出口市场的同时,进一步加强开拓“一带一路”沿线新兴市场的发展空间。二是充分发挥中国自身的市场优势。办好第二届进博会,就是让中国经济发展的成果更多惠及全球企业,在这一过程中吸引更多外商来华投资兴业,从而实现更高水平的双向开放。三是自贸区运行形成的制度优势。近年来,上海、深圳、重庆等地自贸试验区取得了一系列开放经验与成果,复制、推广好这些成果并进一步办好上海自贸区新片区建设、海南自贸港建设等,可以打造和培育更多改革开放新高地。四是政府职能转变带来管理优势。简化审批、缩短负面清单、提高通关便利化程度,都将吸引更多外企来华。

    10 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

    支持社会力量增加非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满足群众多层次、多样化需求。

    ——摘自《政府工作报告》

    【解读】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充分体现了中共十九大报告中“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基本要求,兼顾了量力而行与尽力而为。

    从范围上看,主要内容非常完整,重要的方面都有涉及,重点突出了教育、医疗领域的内容,强调了落实退役军人待遇保障,覆盖了当下百姓关心的热点问题。

    从内容上看,政府工作报告对民生领域作出了明确承诺。其中,“坚决守住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防线”“基本民生的底线要坚决兜牢”“坚决守护好人民群众的平安生活”,这三个“坚决”表明了政府在保障民生方面的坚定决心和信心,对促进提高民生保障水平有很大作用。在实际中,就是“基本民生投入确保只增不减”。

    从措施上看,今年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还应加大。政府工作报告中,“加快”、“促进”“提高”等用词都表明政府要把民生进一步往前推,而不只是维持各领域过去的工作力度,值得点赞。

    (人民日报 记者王俊岭、孔德晨采访整理)

[打印]

[责任编辑: 石柱谢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