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驻村扶贫以来,我用真情,换来了去年59户贫困户的危旧房如期改建完工;我用真爱,引导贫困群众通过努力奋斗兴家立业;我用真诚,激发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必胜信念和内生动力。从“后进支部”到“党建示范村”,从“贫困村”到“乡村振兴示范村”,伴随着上进村的发展蜕变,我个人也在克服重重困难中成长。300天的驻村扶贫工作,我痛并快乐着,累并收获着……我叫刘蓉,现任团县委书记,下路街道上进村第一书记兼驻村工作队队长。下面,我和大家一起分享我的扶贫故事。
舍小家为大家,扶贫一线把根扎
习总书记强调,改革开放的40年,是我国逐步消除贫困的40年。40年的接续奋斗,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存在的绝对贫困问题,就要历史性地得到解决。面对这即将取得的历史性丰功伟绩,是该汇入这历史性洪流之中,还是该停留在回水港湾,是我们每一位基层干部必须面对的选择。
去年年初,我还在县委统战部任副部长,当时派出的第一书记和另一名年轻干部同时通过了市上遴选考试马上要调离,单位陷入严重缺人手、无人下乡驻村扶贫的局面。那时,我的女儿只有2岁半,正需要妈妈的陪伴;那时,我的母亲年老体弱,很需要女儿的照顾;那时,我丈夫已经派出驻村,家中没有一个年轻人……作为一名80后干部,到底该何去何从?最终我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到扶贫一线去”,因为,我是党培养的干部,此时此刻,我就应该顶上去!
春节未至,为了尽快了解村情摸清底数,我趁原驻村第一书记还未离岗,便主动提前到村里走访,进行工作交接。白天上门核对信息,晚上挑灯比对数据,7天时间走完了全村所有在家贫困户。还记得,那是一个星期天,我与贫困户谈心,由于还不熟悉,感觉彼此很有距离。突然电话响起,原来是女儿在家中哭闹不止,母亲发来视频通话请求让我安慰一下孩子,我只草草说了几句就挂断了电话。年幼的女儿哪里明白这些,反复拨来电话,最后还是贫困户主动说:“先安抚好孩子再说吧。”此时我感觉到,他看我的眼神多了一丝亲近和认可。
春节后,组织上正式派我驻村。考虑到女儿无人照料,我提前将2岁半的女儿送到幼儿园。女儿打小体弱多病,上学之初,几乎每周感冒。一次女儿发高烧,半夜被外公外婆送到医院,我从村里赶回去,陪伴女儿输液到凌晨5点,天一亮我就收拾着东西准备赶回村里,躺在病床上的女儿醒了,哭着对我说:“妈妈,你不喜欢我了吗?”看着年幼的女儿,我强忍着泪水对她说:“宝贝,对不起,再等几个月,妈妈忙完就好好陪你。”我亲了亲女儿后转身离去,可女儿那撕心裂肺般的哭声一直不绝于耳。
原以为,下乡驻村扶贫最让人担心的是孩子,可没过多久,母亲查出股骨头坏死,需要马上手术,而手术的恢复期至少需要3个月。听到这个消息,我和丈夫感觉天都快塌了。是放弃驻村照顾家庭,还是继续坚守岗位成了我们这个小家庭又一次要面临的抉择。那几天,我和丈夫彻夜难眠,经过一次又一次的讨论后,我们最终达成了一致意见:继续驻村,给孩子请一个保姆,给母亲请一个护工。因为扶贫验收在即,我和丈夫作为驻村工作队长,现在申请回去的话村里的工作可能出现断层,甚至会影响整个村的脱贫工作进度。这,是一个艰难地抉择,放弃了自己作为母亲和女儿的责任!对待家庭我万分愧疚,但我知道,此时不能回头,因为脱贫攻坚号角已吹响,村里的困难群众还在等着我,我只能暂舍小家,忍着泪水回到驻村扶贫的岗位上去。
真帮扶勤服务,干群鱼水交真心
驻村之初,我还在庆幸上进村离县城很近,条件应该是不错的,可当真正深入走访后,我傻眼了!在家农户90%是老人,70%的房屋是土坯房,此情此景,要想如期实现县委县政府提出的高质量脱贫,谈何容易?经过深入思考,多方学习,我决定以人居环境的改善倒逼群众改变生活习惯,以生活习惯的改变倒逼群众精神面貌的提升。
去年5月,全县正如火如荼进行着C、D级危房改造和“三改”“五改”工作,上进村由于改造难度大,许多施工队不愿进场,我心急如焚,到处打听想办法。后来得知我丈夫所在的村有6个施工队,为了邀请施工队到我村来施工,我开出了“垫付部分材料钱、解决工人住宿、解决二次搬运”等条件,施工队在我的诚意感动下很快便到村施工。面对群众思想保守且无劳动力,“不愿改”“不想改”“懒得改”的现象,我顶着烈日,挨家逐户反复上门做工作。记得第三次到贫困户马宪清家时,我还未张嘴,两口子就急急忙忙地说:“刘书记,不说了,我们做,我们做,这么大热的天,您为了我们跑来跑去,我们再不做怎么都说不过去了。”为了赶进度,同时保证施工质量,我经常自费买水、买烟为工人送去。久而久之,工人也因此感动,加班加点,仅用两个多月的时间便完成了240户的“三改”。
居住条件改善了,但卫生习惯却还是心头之憾。看到贫困户岑学芳家人畜共居,环境卫生极其糟糕,我便自费请人为他在闲置的侧屋重新打灶、架案板,将以前的厨房与牛圈隔离起来,实现人畜分离。为了让他彻底改变落后的生活习惯,我又为他买来衣柜、床等生活用品,并和他一起把家里的物件收拾整理规范。如今岑学芳家虽不说焕然一新,却也是改变了旧模样。为了改变村民的卫生习惯,我创新开展扶贫夜校、健全公益岗位工作机制、积极开展环境卫生义务保洁等,如今全村的整体面貌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群众困难无小事。上进村建档立卡贫困户中有68户因病致贫、12户因残致贫。老人不方便到县人民医院看病,我就邀请县人民医院专家到村里开展义诊;有的残疾人无法行走,我就向有关部门申请轮椅。马泽兵小脑萎缩,生活难以维持,我按照政策将其纳入贫困户;一般农户刘学庆突遇车祸,难以承受高额的医疗费用,我便为他办理了低保。每次看到他们的困难,我就感到特别揪心。但每当帮助了一个困难群众,我就感到无比自豪,因为我是这个好政策的执行者之一,我为脱贫攻坚又添了一块砖、加了一片瓦。
理思路激活力,发展产业富乡亲
扶贫,只有外部“输血”式扶贫与内部“造血”式脱贫相结合,通过自身“造血”巩固“输血”的成果,才能彻底拔除穷根、消除贫困。这几年,在国家的大力投入下,上进村的基础设施日趋完善,但是历史欠账仍然多、人均可支配收入低。针对这一现状,我把服务上进村产业发展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经常熬夜加班至深夜,参与编制脱贫攻坚规划,制定产业发展措施。我带领驻村工作队队员会同村支两委一班人,通过跑田坎,激发群众发展的内生动力,根据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大力推进“传统辣椒+特色中药材”主体生产模式,制定了“ 三个1000亩 ”的产业发展目标。
农村饮水安全是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同步小康的基本前提和重要基础,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硬任务、硬要求、硬指标。而饮水难、灌溉难,是上进村的难中之难。为了解决上进村的人畜饮水问题,我绞尽脑汁。有一次我和村干部一起翻山越岭寻找水源,下山时我不小心踩滑,摔伤了尾椎骨,到医院检查无大碍,便又一瘸一拐继续投入工作……经过多次积极协调县水务局,最终完成了6个饮水池项目的修建,解决了2000多人的季节性缺水问题。为了从根本上解决饮水问题,我又争取县水务局和下路街道支持,新增了百纳溪饮水工程,目前已开工。届时,将彻底解决全村老百姓的季节性缺水问题。
领支部抓党建,脱贫攻坚得民心
农民要致富,关键看支部。过去,大家以经济发展为工作重心,对基层党建工作有所忽略,党组织的作用发挥不明显。我知道,作为第一书记,责任不仅在脱贫攻坚上,还得带领支部一道发挥出支部的功能。为此,驻村伊始,我便与村支书一起,冒雨走访了支部党员,积极动员党员们为村级党建和脱贫攻坚出谋划策。特别是当我把党徽戴到老党员隆培祥胸前时,老人家脱口而出:“这就是我的生命啊!”短短一句话,无不让在场所有人动容,也更坚定了我要把上进支部建好的决心。随后,我积极推动“党支部+”的工作模式,以支部为龙头,以党建为抓手,成立了由“党员、贫困户、低保户”组成的社会化服务理事会,与村支两委、驻村工作队一起开展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政策宣传、群众纠纷调解等工作。在党员们的支持下,上进村民风得到有效净化,民意得到大幅提升。
习总书记说,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细细数来,驻村已近一年,这一年来,有委屈、有泪水,但更多的是感动和快乐。一年的时间转瞬而逝,回首这300多个日日夜夜,换来了59户贫困户的危旧房如期改造完工,换来了110个贫困户通过努力奋斗兴家立业,换来了4000群众的饮水安全,“贫困村”破茧而成“乡村振兴示范村”,“后进支部”化蝶为“党建示范点”……看到村里日新月异的变化,看到村民开心的笑容,我就更有动力。看到村民渴望的眼神,看到村民拿我当亲人,我就坚定了要更加努力的决心!我深知,“第一书记”不仅是荣誉,是动力,更是责任。
现在,我县即将接受整体脱贫“摘帽”验收,面对贫中之贫、困中之困、难中之难,我们更应有迎难而上的勇气、坚定不移的信心,在脱贫攻坚中充分展现新担当新作为,真正兑现“全面小康一个也不能少”的诺言,实现每一家、每一户乃至每一个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扶贫还在继续,我会继续撸起袖子加油干,与上进村所有的干部群众一道打赢这场将被载入史册的脱贫攻坚战!
谢谢大家!
(讲述人 刘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