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任不离心 离岗不离党

—— 记原市人大代表、金铃乡银杏村党支部原书记余文兴

余文兴(中)查看酒糟发酵情况

记者 隆太良 文/图

他年过花甲,离开村党支部书记岗位三年有余,但仍怀揣“离任不离心,离岗不离党”的初衷,发挥余热关心支持家乡发展,当地群众亲切称他为美丽乡村建设的“保洁员”、矛盾纠纷的“调解员”、群众增收的“带动员”。他就是原市人大代表、金铃乡银杏村党支部原书记余文兴。

无私奉献

甘当乡村建设“保洁员”

银杏村遍布天然银杏林,是首批中国传统村落,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土家族吊脚楼营造技艺的保护传承区域。一木一瓦、一花一树,无不承载着“乡愁记忆”。

在村里,村民经常能看到两鬓斑白的余文兴清扫路面的落叶、清理沟渠里的垃圾、修剪院落里的绿化苗木。

余文兴当了30多年的村干部,2021年因身体原因离开村党支部书记岗位。“虽然他在养病,但村里的大事小情,他仍然时刻记挂着,默默为群众做实事、献余热、讲爱心。”看着余文兴忙碌的身影,群众称赞不已。

近年来,该村积极拓展生态休闲功能,完善旅游配套设施,累计新建人行青石板路1公里、实施土家民居风貌改造22户、硬化农户院坝1800余平方米,全面整治污水管网,进行绿化美化,昔日“脏乱差”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获评“国家级传统村落”和“市级特色村寨保护示范村”。

“村里的每块地、每块石、每棵树,对我而言都有很深厚的感情。政府花大力气整治提升人居环境,我们要珍惜,不仅大家住着舒服,还能吸引更多游客。”于是,一直注重环境卫生的余文兴,经常义务开展清扫保洁。他劳动的身影成为村里一道流动的“风景”。

发挥优势

化身矛盾纠纷“调解员”

国道G315从银杏村穿过。该道路提升改造时,部分村民因土地占用问题,不配合施工,影响工程进度。

“大家眼光看远点,路修好了对大家都有利。只要大家配合施工,我愿意用自己家的地补偿大家,看上哪块换哪块。”协调会上,余文兴的发言掷地有声,推动纠纷圆满解决。

改造期间,余文兴发挥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配合村“两委”和项目组工作人员,挨家挨户走访,讲政策、谈发展、话未来,成功化解多起矛盾纠纷,助推银杏村打造“有事多商量、有事好商量、有事会商量”的乡村治理新格局。

“要以法为据、以理为准、以情为本,将情理法有机结合。法律条文是冰冷的,但调解是有温度的,我们要用真心和耐心调解,力争让双方都满意。”工作中,余文兴摸索出一套经验。

为推动乡风文明建设,余文兴还配合村“两委”,积极参加法治讲座、“榜样面对面”宣传活动,不断增进邻里感情,融洽干群关系,助力村党支部进一步夯实基层战斗堡垒。

寻找出路

成为群众增收“带动员”

走进余文兴家,小院干净整洁、草木葱茏,一股浓郁的酒香迎面扑来,几名务工群众忙碌着。

“余支书家的酒厂是一个40多年的老作坊了,我在这里上班有10多年了,每年收入3万元左右。关键还不耽误农活,我很满意。”50多岁的喻兴明说。

“酒厂既能为村民提供就业岗位,又能实现农产品就地转化。”酒厂开办以来,每年要收购当地群众种植的玉米10万斤,促进了玉米产业发展。余文兴优先雇用本村残疾群众、贫困群众务工,让他们实现在家门口就业,带领大家过上好日子。

金铃乡四面环山,群众居住分散,每到秋季,余文兴坚持上门收购玉米,解决大家“卖粮难”的问题。

“我每年种植玉米5亩多,收获的5000多斤干玉米全部卖给余支书。如果不是这个酒厂,这么多玉米一时半会儿变不了现。”该乡石笋村群众余文良说。

“石柱好人”“优秀共产党员”“优秀村干部”“特别贡献奖”,在余文兴家里,一本本烫金荣誉证书见证了他永不停歇的足迹。

“和大家打了一辈子交道,已经相处得像一家人,不可能说放下就放下。”余文兴表示,将一如既往发挥余热,努力当好乡亲们的“好帮手”,为建设“村强、民富、景美、人和”银杏村作出新贡献。


[打印]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