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中秋情缘

●李志石

中秋节在我老家,可是个大日子,我们更喜欢叫它“八月半”,以区别于那神秘的“七月半”。“七月半”被称为鬼节,而“八月半”呢,可是我们大吃大喝,尽情享受团圆时光的节日。

说到吃,月饼当然是中秋节的标配。不过除了月饼,还有粘饼、藕饼这些土特产来凑热闹。以前百姓家里穷,吃不起月饼,就用这些土特产来代替。你别说,这些土特产虽然看起来没有月饼那么高大上,但吃起来也是别有一番风味。

说起月饼,我还想起一个有趣的传说。相传在元末时期,汉人为了推翻元朝的统治,就利用月饼来传递信息。他们把起义的时间、地点等信息写在布条上,然后塞进月饼里,互相馈赠。到了八月十五那天,他们就一起起义。

回想起20世纪50年代的中秋节,那时候的月光啊,好像比现在还要清澈、还要明亮。可惜那时家里条件较差,吃不上月饼。再说那时乡下的店铺里别说月饼了,就连个像样的点心都见不到。

可毕竟是中秋节啊,总得想办法弄出点节日的气氛。于是,妈妈就会在中秋节那天大显身手,把平时舍不得吃、一直攒着的一点点米粉拿出来,然后小心翼翼地搓成一个个扁扁的、圆圆的粘饼。我一边看着妈妈熟练的动作,一边好奇地问:“妈啊,为啥要把粘饼搓得这么圆溜溜的呢?”妈妈笑了笑说:“傻孩子啊,因为中秋节就是要团团圆圆的啊!所以粘饼也要做得圆圆的才吉利嘛!”

那时候的粘饼,里面可没啥馅儿,更别提加油了。吃的时候呢最多就是蘸上一点点白砂糖,那甜味儿,也让我回味无穷!

慢慢地,家里的生活条件也逐渐好转起来。中秋节那天,桌上也能摆上几个平时舍不得吃的菜了。我也逐步懂得了生活艰辛。

再后来,我来到城里工作了。第一次吃到真正的月饼时,看着那金黄色的外皮,闻着那诱人的香气,我恨不得一口就把整个月饼吞下去。那一刻,我终于明白,原来这就是中秋节的味道,这就是团圆的味道。

从此以后,每逢中秋节,我都会提前买上月饼送回乡下,给家人和亲人长辈品尝,每次都得准备10来份。月饼不仅仅是一种美食,它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是自己对家人的思念和祝福。

当我有了自己的小家庭,我们就开始把老人接到城里来一起过中秋节了。与家人团聚在一起的那一刻,我的心里就会涌起一种说不出的感动和喜悦。这就是中秋节,这就是团圆。

在老家,还有一个非常有趣的中秋祭月习俗。八月十五晚上,吃过晚饭之后,月亮就慢慢地升起来了。这时候,很多人都会在自家庭院里摆上一张桌子,放上各种各样的供品来祭拜月亮。这个习俗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在城里过中秋节,除了可以赏月之外,还有很多娱乐活动,比如猜灯谜、赏花灯、舞龙灯等等。这些活动,不仅可以让人们感受到浓厚的节日气氛,还可以增进彼此之间的友谊和感情。所以,中秋节对于我们中国人来说,真的是一个非常重要而又特别有意义的节日。

遗憾的是,我的伴侣、亲生父母、养父母,都已离我们远去,化作天际的星辰。每当中秋佳节,皓月当空,我们手捧月饼,却不禁遥想,在那银河之上,他们或许也正与我们心灵相通,共同感受这份节日的温暖与思念。


[打印]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