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比较优势 推动绿色崛起 打造全国生态康养胜地

欢腾的太阳湖

石柱互通夜景

八龙莼田

辣椒生产基地

七曜山风电群

桥头秋韵

石柱县城

中共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委书记张华

今年是石柱土家族自治县成立40周年。40年来,55万石柱人民在3014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拼搏进取,谱写出山乡巨变的精彩篇章。奋进四十载,扬帆再出发,我们充分发挥四大比较优势:一是生态资源丰富,石柱地处武陵山区腹地、三峡库区腹心,森林覆盖率达63.2%、居全市前列,风力资源储量达500万千瓦以上、居全市第一。二是人文底蕴深厚,石柱为全国四个单一的土家族自治县之一,土家山寨人人会唱啰儿调、个个会跳摆手舞,唯一登陆正史的巾帼英雄秦良玉在这里封侯拜将。三是区位交通便利,石柱位于渝东南渝东北结合点、渝鄂联结点,沪渝、石渝、沿江、石黔4条高速在此交会,渝利铁路横贯东西,今年开建的渝宜高铁石柱段开通后,将实现半小时到重庆主城、四个半小时到上海。四是产业特色鲜明,石柱是中国辣椒之乡、中国黄连之乡、全球最大的莼菜生产基地,也是全市清洁能源基地、泵阀仪器仪表产业基地、康养消费品产业基地,还是中国县域旅游综合竞争力百强县。

当前,全县上下正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发挥比较优势,全力打好乡村全面振兴、产业优化升级、城市更新治理、动能转换提升、绿色低碳转型“五大主动仗”,加快打造全国生态康养胜地。

突出乡村全面振兴,着力打造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率先在全国走出“万企兴万村”助力乡村振兴的新路子,构建政府产业规划引领、企业市场运营、群众共同参与的三方联动发展模式,吸引1183家企业投身石柱乡村振兴的火热实践。比如,在市级重点帮扶乡镇桥头镇,大力发挥市场主体“生力军”作用,打造乡村艺术写生创作全产业链,成为全国“万企兴万村”示范基地。

突出产业优化升级,着力打造山区库区产业强县。农业方面,唱响“三色”产业,即以红色辣椒为代表的调味品,以黄色黄连为代表的中药材,以绿色莼菜为代表的生态果蔬,石柱的加工辣椒产量占到全市的70%,石柱黄连位列中药材“渝十味”之首,产量占全国的60%,石柱莼菜是纯天然的有机食品,种植面积占全球的70%,畅销海内外,“三色”产业综合产值达30亿元以上。工业方面,我们依托风、光、水、矿等资源禀赋,打造清洁能源、泵阀仪器仪表、康养消费品、新型材料“四大产业集群”,重点围绕清洁能源、泵阀仪器仪表打造两个100亿级产业链,到2027年“四大产业集群”规上工业产值将突破120亿元。旅游方面,以成功创建的黄水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为龙头,带动全域康养,大黄水片区单日最高游客接待量近40万人次,10万余名群众在家门口吃上了“旅游饭”。

突出城市更新治理,坚持外塑形、内铸魂,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风情土家寨·精致山水城”。积极回应群众关切,全面提升城市品质,扩大优质公共服务供给,去年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成功晋级三级医院,石柱成为渝东南唯一拥有2家三级公立医院的区县,城市环境更宜居,市民生活更舒心。深入挖掘土家人文,保护修复文物建筑,打造以玉带河为代表的城市“记忆符号”,让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在这座千年古城有机交融。

突出动能转换提升,着力强化改革创新驱动、人才智力撬动,让发展新动能加速壮大。比如,坚持科技创新赋能传统特色产业挖潜,建立“科研团队出技术、研究院搭平台、风投公司引投资、生产企业来落户”发展模式,从品种选育、种植改良到产品加工研发,全链条推动传统黄连产业延链增值。再如,实施“人才柱石”工程,建成投用渝东南第一个人才服务港,建立产业带来人才、人才带动产业“双带”机制,既关心人才,也成就人才,让每一个到石柱的人才都有用武之地、无后顾之忧。

突出绿色低碳转型,坚持全域康养、绿色崛起,努力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一方面,着力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空气质量优良率常年保持在95%以上,连续5年获得全市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优秀”等次,天蓝、水清、地绿成为石柱人幸福生活“标配”。另一方面,大力发展有机农业、生态旅游、清洁能源等绿色富民产业,不仅让绿色生态成为石柱的“最美底色”,更要成为老百姓的“幸福源泉”。

如石承柱,勇扛使命,是石柱人民最鲜明的精神品格。全县人民欢迎社会各界到石柱旅游度假、投资兴业,合唱啰儿调、同跳摆手舞,共赢新未来。

(本版图片为本报资料图片)

[打印]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