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良玉塑像
第三届中国土司制度与土司文化暨秦良玉国际学术研讨会现场
《秦良玉史料全集》全册
摘要
秦良玉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登录正史的巾帼英雄。深入研究秦良玉文化是对历史文化自信的一种表现。2000年,石柱县委、县政府提出了把打造“秦良玉文化工程”作为文化建设的有力抓手,并强力推进。秦良玉文化出版物的接连发行,如雨后春笋;秦良玉形象不仅登上中央电视台荧屏,还以京剧、连环画等艺术形式展现。20多年的秦良玉文化研究过程,让我们看到了秦良玉文化研究学者和工作人员努力的身影,为今后进一步研究增添了动力。
蔡玉葵 文/图
2011年10月,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宏伟目标,这给秦良玉文化研究带来强大的精神动力指明了方向。随后,石柱县委召开十六届二次全委扩大会议,作出了“建设少数民族文化强县”的决定。
一直以来,全国秦良玉文化研究学者和石柱学者紧密联系,共同深入研究,搜寻秦良玉文化。2016年5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要求,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继承古代知识分子“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优良传统,立时代之潮头、通古今之变化、发思想之先声。这是对当今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极大鼓励。在这一精神鼓舞下,秦良玉文化研究学者队伍不断壮大,研究成果如雨后春笋,应接不暇,令人耳目一新;研讨会接二连三,从县内到学院,再到全国、全世界;研究形式从撰写论文到开办讲堂;出版物从集体出版物到个人出版物;秦良玉形象从登上中央电视台戏曲舞台,再到连环画计划出版。总体来讲,秦良玉文化研究高潮跌宕,全面开花,一派欣欣然。
召开国际学术研讨会,拓宽研究视野,加强队伍建设
2013年10月18日至21日,由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土司文化专业委员会、长江师范学院、石柱县人民政府联合主办,长江师范学院乌江流域社会文化研究中心、石柱县地方志办公室共同承办的第三届中国土司制度与土司文化暨秦良玉国际学术研讨会在长江师范学院和石柱县举行。来自国内外近70家学术机构和政府部门的13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收到包括日本、韩国,及全国15个省、市、自治区、直辖市的专家学者的学术论文110余篇。这次国际学术研讨会是秦良玉文化研究以来的第一次国际性会议,在重庆市开启了由高等学院与地方政府联合开展土司研究的新模式,开创了讨论秦良玉文化的一片新天地。
本次研讨会不仅从土司学理论构建与方法研究、中国土司制度与改土归流研究、中国土司文化研究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更重要的是在石柱县专题探讨了秦良玉及石砫土司。四川省文史研究馆馆员龚荫撰写的《杰出女土司秦良玉》,从秦良玉平播、援辽、讨奢、勤王和保境安民等方面的战绩出发,认为秦良玉戎马一生、战功累累,是一位杰出女土司。中国明史学会理事、重庆三峡学院民族学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滕新才的《论〈女杰秦良玉演义〉的叙事特征》,重庆工商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段庸生的《巴渝文存中的秦良玉》,重庆工商大学教师聂树平的《王鸿绪〈横云山人集〉中的秦良玉形象及其相关问题》,长江师范学院博士生、乌江流域经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彭福荣的《试论秦良玉的民族观与国家观》等论文,分别从文艺学、文献学、历史学等角度,多维度探讨了秦良玉文化。
谭清宣、秦成德、刘建平、崔利军、马帅率等石柱学者,也对家乡的古代名人和土司历史进行了深入研究。笔者在《秦良玉:一个时代的一面旗帜——再论秦良玉的历史地位和历史评价》中认为,秦良玉是明末战功卓著的女军事家、女将军,是特定时代的一面旗帜。谭清宣在《试论秦良玉忠杰智勇形象的写定——以明清史料为中心》中认真梳理明末记载秦良玉到清人编纂史料后认为,秦良玉形象因时代变迁和视角变化而经历真实原型向理想英雄嬗变定型的过程,这是学术理论的创新。崔利军对《石砫厅志》中的“秦良玉”部分作笺注,此乃开先河之举。赵翔宇《忠贞保国:明末土司秦良玉的历史人类学研究》和李虎《“秦良玉文化”的人类学解读》,从人类学的视角多层面探讨了秦良玉的历史形象和“秦良玉文化”的核心符号与内涵。罗权的《秦良玉的战功及其军事思想评述》以史料为基础,从军事学的角度充分肯定了秦良玉的历史地位。上述论文不仅分析深入,而且视角较新。
遵义市历史文化研究会副会长葛镇亚的《播州和石柱土司的关系》、遵义师范学院历教授陈季君的《明代四川石柱马氏土司和播州杨氏土司的关系初探》、湖北省恩施州博物馆副馆长王晓宁的《秦良玉、覃鼎与奢崇明》等论文,则从石柱土司与周边土司的关系着墨,不乏新观点与新材料。吉林大学历史研究所博士张万东的《石砫土司参与平播战争诸问题考实——以〈平播全书〉为中心的考察》从不同角度对秦良玉参与平播之役作了专题研究。
这次研讨会,把秦良玉文化研究推向了一个新高地。会议还给石柱县委、县政府提出“丰富秦良玉形象,让秦良玉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的建议意见。
2018年5月27日,在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土司文化专业委员会指导下,第二届“中国土司论坛”暨秦良玉研讨会在长江师范学院、石柱县成功举行。会议有来自国内11个省市、自治区、直辖市的30余家单位、6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共收到有关土司与秦良玉文化论文60余篇。50余位代表在会议期间就土司和秦良玉问题作了交流发言。
在此次会议上,国家与土司制度成为土司研究的关注点,土司政治与多维治理成为土司研究的聚焦点,土司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成为土司研究的兴奋点,秦良玉及石砫土司成为本次会议的突破点,土司问题与秦良玉文化研究成为本次会议论文的异彩点。
此次会议专题研究秦良玉的论文有8篇。这些论文不再局限于事实叙述、史料梳理、价值判断,而在过往研究的基础上展现了学者的新突破。如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马强不仅叙述了秦良玉平定播州之乱、远征援辽、镇压奢崇明叛乱、阻击张献忠流寇入川等传奇经历,而且通过这些史实概括出秦良玉既符合传统时代家国同构的主体价值观念,又谱写了秦良玉传奇式巾帼英雄的瑰丽篇章;长江师范学院教授、《长江师范学院学报》主编曾超在其论文中以秦良玉父亲秦葵的庭训为视角,指出该庭训对秦良玉勋业的造就主要在于为秦良玉选择了一条成才之路、一个创业平台、一个军团支撑和一套基本技能。笔者从《度支奏议》中秦良玉上疏的《题议石柱秦兵饷额疏》等四篇奏议的字里行间中读出了秦良玉及其军队在勤王过程中拳拳报国之心,殷殷爱国之情;聂树平不仅对清代民国方志中的秦良玉史料作了叙录,而且还作出了有见地的诠释。另外,《秦良玉土司文化助推石柱繁荣发展的思考》《土家民族女英雄的精神书写》《石柱古城马氏土司源流》《石砫土司与秦良玉文化》等论文,各有侧重,各有突破。
2021年7月20日,由石柱县委、县政府,中国西南民族研究学会土司文化研究专业委员会主办,石柱县委宣传部、县文化旅游委、县地方志办公室承办的秦良玉文化研讨会在黄水镇举办。
研讨会特邀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央电视台“中国诗词大会”文学顾问康震做研讨会中心发言人。他认为秦良玉作为明朝战功卓著的民族英雄,是中国历史上唯一单独载入正史将相列传的巾帼英雄,在中国历史上对捍卫祖国统一和增进民族团结作出了巨大贡献。围绕秦良玉的传奇经历,后世用文学作品、影视作品等形式大力弘扬她忠君爱国的可贵精神,并逐渐形成以秦良玉形象和历史遗存为核心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即“秦良玉文化”。然后,他以《一个秦良玉,三种新文化》为题,对秦良玉进行了深入剖析,并首次提出“女长城”这一新概念。
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六朝博物馆馆长胡阿祥作《初识石柱,感悟历史与文化》的报告。他认为石柱在《嘉庆志》中,马氏土司与秦良玉,无疑是最为显眼的历史;换言之,土司马氏、女将秦良玉确是石柱历史文化中的“太阳”“月亮”,值得记忆、挖掘、弘扬、比较。如何挖掘秦良玉文化,他认为,广泛弘扬,借鉴冼夫人文化传承和发扬过程。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李英桃作《三重“跨越”:秦良玉的当代“妇女、和平与安全”意义》的报告。报告以2000年通过的联合国安理会关于妇女、和平与安全的第1325(2000)号决议为切入点,从时间跨越(古代—当代),空间跨越(地方—全球),以及性别鸿沟跨越这三个方面,探讨了明朝女将军秦良玉的当代意义。
中国科学院地理所旅游研究与规划设计中心研究员王英杰作《抓好优质资源开发,助力旅游产业升级,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报告。他认为,秦良玉是石柱旅游文化的优质资源,是石柱旅游人文的灵魂,要牢牢抓紧。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陈世松作《秦良玉的家国情怀》的报告。他在1962年7月31日,以郭沫若先生在《四川日报》发表《关于秦良玉问题》一文为发端,展开研究。60年前,就是在郭沫若先生这篇文章的引导下,陈世松开始关注秦良玉历史问题的研究。
这三次研讨会表明,秦良玉研究愈来愈成为广大历史学者关注的重点。
秦良玉廉洁形象登上央视荧屏,秦良玉大讲堂深入人心
2012年12月,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录制《巴渝历史文化访谈录‘南天一柱——秦良玉’》,王奕湘、王志琨等石柱学者对秦良玉作了全面讲解。这是2000年后专题录制讲解秦良玉的第一部影像制品。2015年5月,中纪委和重庆电视台在石柱拍摄秦良玉家风专题片《执干戈以卫社稷》,彭广文、秦文洲等石柱学者对秦良玉进行了阐述,成片后在各级电视台播出。这是秦良玉在中央电视台首次展现。2016年12月,中央电视台《文化中国》栏目在石柱县拍摄了秦良玉专题片《秦良玉(上下集)》。栏目播出时,彭广文再次被邀主讲。2016年,石柱电视台开播《三峡大讲坛——龙河讲坛》,邀请彭广文公开演讲《巾帼英雄秦良玉》,录制了15讲。2022年3月,在重庆联合大厦,彭广文受邀给重庆100名知名人士讲秦良玉。
《秦良玉史料全集》出版,为研究推开一扇天窗
打造“秦良玉文化工程”目标提出后,石柱县志办经过长期的思考与探索,编纂出版《秦良玉军事思想初探》,全面搜集秦良玉有关史料、论文、小说等资料。
同时,石柱县志办与长江师范学院的专家学者定期或不定期交流,计划系统、全面搜集秦良玉的相关资料,出版《秦良玉史料全集》。2014年5月,在石柱县委、县政府统筹推进和重庆市地方志办的精心指导下,《秦良玉史料全集》编撰工作正式启动。2018年5月,历时4年共500万字的《秦良玉史料全集》得以完成。《秦良玉史料全集》分为“历史资料卷”“研究论文卷”“小说故事卷”“戏剧曲艺卷”“诗歌散文卷”“影视剧作卷”等6卷。《秦良玉史料全集》的公开出版,是全国收集整理秦良玉资料最齐全、最系统的公开出版物,为秦良玉文化工程奠定了坚实的研究资料基础,有力推动了秦良玉学术研究走得更深、走得更远。
在《秦良玉史料全集》编撰工作的影响下,一些学者纷纷加入出版行列。2014年夏,原石柱县文广局副局长、秦良玉研究学者田应良经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忠贞侯秦良玉传奇》。2016年5月,石柱学者秦文洲经重庆出版社出版《秦良玉军政史略》。2016年6月,中国作家协会少数民族文学委员会委员、《今古传奇》主编李传锋等三人以“贝锦三夫”之名出版《秦良玉》章回小说。2023年10月,彭广文经九州出版社出版《巾帼英雄秦良玉》。
秦良玉出版物的接连发行使秦良玉这个人物更加深入人心。本地还有陈鱼乐、罗涌、刘建平、秦成德等一大批学者深入研究,虽然没有形成专著,但一些文章在本地引起较大反响。比如,陈鱼乐在《长江师范学院学报》上发表的《简议石柱土司的双重性》、中国作家网发表的《对秦良玉“兼通翰词”的考究》《巾帼英雄秦良玉的清廉情怀——读彭广文编著的〈巾帼英雄秦良玉〉》、在《重庆文化研究》上发表的《一部传承土家文化的“大词典”——〈秦良玉史料全集〉简评》等文章,得到研究学者的好评;还创作五言长篇叙事诗《良玉铭》于2023年8月至9月在中国诗歌网分六个篇章刊发。罗涌在长篇小说《连三冲》中,对秦良玉时期的民风民俗作了深刻地描述。
京剧《秦良玉》上演、连环画《秦良玉》计划出版,让秦良玉宣传形式多样化
2021年9月21日,重庆大剧院(国泰艺术中心)正式上演由“尚派”艺术第三代优秀传承人周利主演的京剧《秦良玉》,成为重庆京剧集中亮相中央电视台的首部重点剧目。
京剧《秦良玉》是由“四大名旦”之一的尚小云于上世纪20年代以明朝末年巾帼英雄秦良玉的事迹为蓝本创作的。而这次上演的京剧《秦良玉》是重庆市京剧团在原剧的基础上,进行了重新整理和改编。在情节结构上,采用立体交错的戏剧结构;在人物内心活动上,采用多空间并列、跳接等呈现方式,使全剧场与场之间的节奏更合理紧凑;在导演构思上,重点强化了秦良玉身上展现出来的爱国精神与家国情怀,并以邱乘云、杜维新等朝廷重臣以权谋私、贪污误国事件作为对立冲突,对观众有较强的教育意义和现实意义。
“辽东北国烽烟卷,后金铁蹄践中原。石柱女杰秦良玉,千里御敌赴边关。一心为国战犹酣,巾帼英雄美名传。”随着六句富有史诗感的唱词,明朝末年石柱巾帼女将秦良玉一生戎马卫国的生动画卷在观众面前徐徐展开。演员们通过高亢刚健的唱腔、刚柔相济的表演,向观众集中讲述秦良玉在夫死子幼的情况下,忍辱负重、顾全大局,毅然选择代领夫职,亲率“白杆兵”东征西讨、三次勤王、数次平叛、保境安邦征战40余年,立下赫赫战功的经历。演员们将她坚贞忠义、保国护境的故事和遵循国法、大爱无私的家国情怀表现得淋漓尽致。
京剧《秦良玉》的成功上演,不仅是广大京剧戏迷的一大艺术盛宴,更为重要的是对秦良玉这一历史人物有了更充分、细致的了解。
2023年3月,石柱县文化旅游委在调查文化旅游市场时,第一次提出计划以连环画形式塑造秦良玉一生叱咤风云、保家卫国的高大形象,既可使其形象生动鲜明,又能达到广泛宣传的目的。按照秦良玉一生经历及功绩,连环画计划分为第一册《少年秦良玉》、第二册《西南平叛》、第三册《北上勤王》。
秦良玉文化研究并不是一蹴而就,而是需要长期不懈努力。笔者坚信,在石柱县委、县政府坚强领导下,在各方社会力量的支持帮助下,在研究机构的共同努力下,秦良玉文化研究将不断推向高潮,取得丰硕成果。(作者系重庆市作家协会会员、重庆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原石柱县地方志办公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