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32年的“拥抱”

亲朋好友拉横幅欢迎谭靖回家

父子俩相拥而泣

本网讯(记者 游凤 胡倩 文/图)“回家了,儿子。32年,终于回家了。”

走进家门,话音落下,父子俩紧紧相拥,嚎啕大哭。

5月17日,悦崃镇水桥村,老谭夫妻终于盼回失散多年的儿子。

老谭叫谭长顺,儿子原名谭靖。

虽然,悦崃、福建仙游两地,相距不过1500多公里,但走完这条团圆路,老谭一家用了整整32年。

院坝口,老谭家的亲朋好友,从四面八方赶来,早早等候。他们放鞭炮,敲起锣鼓;拉横幅,列队欢迎;烹大餐,欢庆团圆。

老谭夫妻却等不及,提前到重庆等候儿子儿媳。

10点24分,车在院坝口缓缓停下。亲朋好友们一拥而上,异口同声,“欢迎谭靖回家”。

“就是谭靖。”“就是谭靖。”“长高了,长壮了。”“还是小时候的模样。”时隔32年,虽已为人父,但谭靖在他们心中,依然是儿时的模样,心中永远的孩子。

“谭靖,你还认得到我不?我是……”

儿时的玩伴,跑过来拉着他的手。“我们是一起长大的,小时候每天一起上学、一起玩,还记得到不?”

回忆如潮水喷涌而出,一位又一位村民喜极而泣。大家围上前来,帮他回忆当年家乡的面貌和故事。

“记得家乡有一座桥,有个水库,我们夏天经常去河边洗澡……记得房子后面有兔笼子,门口有水田,夏天在门口抓萤火虫……”谭靖对家乡的印象很模糊,却一直烙在记忆深处。

“一会儿,我们带你去走一走我们小时候每天都走的路。”玩伴迫不及待地说。

“走进家门,眼泪止不住地流。乡亲们很热情,场面特别隆重,没想到会有这么多人在等我回家。”回家那一幕,或许在谭靖的脑海里上演了成千上万遍,只是他没想过如此温情且热烈。

“老谭的心病去了。”

“踏实了。”

“找得好辛苦哦。”

这一天,水桥村的话题,一下全部回到了32年前。

1993年农历八月十二日。一个让老谭夫妻永生难忘的日子。

那一天是星期六,在悦崃小学就读的谭靖,放学后被人用一包葵花籽骗走,半夜又被拖拉机送到山上。而后,坐船、坐车,辗转多天,直到他再也找不到家。后来,谭靖被卖到福建省仙游县,在养父母家生活至今。

“当时感觉天都塌了。”从发现儿子不见那一刻起,老谭夫妻发疯似地找,和亲戚朋友兵分几路,打着手电筒,通宵达旦在附近乡镇找了几天几夜,却一点影子也没抓到。

那时,老谭夫妻还不到30岁,却在一夜之间长满白发。

“听说福建省三明市有个孩子很像,马上就去找;工友说安徽省老家,有个孩子很像,又跑去;广东打工的侄女听说成都有个孩子很像,又去……”儿子被拐卖的“伤疤”在失望中一次次裂开,夫妻俩又在漫漫长夜中自己缝合。

就这样跑了十多年。

“真的觉得一点希望都没有了!”回忆起来,老谭依然很绝望。

寻亲之路太漫长了。投稿《今生缘·等着我》栏目,加入寻亲组织,抖音联系公益寻亲博主……他们把能想到的办法,都试过了。

2009年,老谭夫妻开始到县公安局采集自己的血样,入库比对走失儿童。每隔三年采血一次,夫妻俩从未间断;手机换了好几个,但号码从未改变。一切都只是怕错过“好消息”。

而相隔1500多公里的谭靖,因为不记得父母的名字,也不知道家里的地名。多年来,求助过很多寻亲组织,一直没有任何消息。

得知可以通过全国打拐DNA数据库比对寻亲,谭靖于今年4月24日到仙游县户籍地派出所采血。

5月8日,从仙游县传来好消息。王某耀(谭靖现用名,化名)的DNA数据经多次比对,与老谭夫妻DNA数据符合双亲遗传血缘关系。

两地公安局分别通知老谭和谭靖,约定5月9日11点,通过视频连线认亲。

前一晚,老谭夫妻一夜未眠,数不尽的回忆和对明天的期待,一直在脑海徘徊。

当天早上8点,夫妻俩便抵达县城早早等候。

“视频接通,就看了一眼,便确认是我的儿子。”

“一眼就确认,这就是我的爸爸妈妈,我们太像了。”

血缘真是一个神奇的纽带,无论时光流逝,乡音已改,父母与儿子,依然一见如故。

很快,他们约定好了回家的日子。

见面前一晚,对老谭夫妻来说,又是一个漫长的不眠之夜,与以往不同的是,现在是喜悦和幸福。

在重庆动车站,阔别32年的父子俩,第一次相拥而泣。此刻,他们终于结束了望眼欲穿、以泪洗面的日子。

“这是我一生中最高兴的一天。”年过六旬的老谭,眼眶湿润。

“爸爸妈妈找我这么多年,太辛苦了。我应该早点回来的,觉得特别愧疚。以后我要常回来看看。”“想暑假的时候,带上女儿女婿去仙游,拜访儿子的养父母,感谢他们多年的悉心照顾,看看我的两个孙女……”

这样平常的对话,很多家庭每天都在上演。可他们,却足足等了32年。

不过,以后,每天都是这样幸福的日子了!

[打印]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