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土语”宣传让垃圾分类更接地气

本网讯(记者 隆太良)垃圾分类事关千家万户。而在广大农村,还存在不少文化程度低甚至目不识丁的老人,如何让他们熟练掌握垃圾分类要点?

三星乡以党建为引领,以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为依托,组织党员干部和志愿者,在实践中摸索出了一套“接地气”的垃圾分类方法,用最“土”的语言进行“滴灌式”宣传,让垃圾分类知识“飞入寻常百姓家”。

该乡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以“红色细胞”引领“绿色行动”。党员干部先通过“自学”,将垃圾分类知识厚植于心,在带头践行垃圾分类的同时,主动积极担任“宣传员”,下沉到各村组,为群众深入浅出讲解垃圾分类知识并开展“桶边指导”。

“刚开始推行垃圾分类工作时,并不顺利。”该乡观音村党支部书记马福生介绍,“可回收物”“厨余垃圾”“有害垃圾”这些看似很普通的词语,在许多老人眼里却变得非常陌生。

“你要讲得土一点,不然我们听不懂哟。”一次,观音村的垃圾分类指导员在入户宣传垃圾分类知识时,一位年过七旬的老婆婆这样说。

于是,该名垃圾分类指导员拉着这位老人和同院邻居,来到观音村便民服务中心旁边的“四分类”亭内,指着垃圾桶一一对照介绍起来:废旧纸板、矿泉水瓶等可以卖钱的放到蓝色垃圾桶里;绿色垃圾桶里扔烂菜叶、骨头、剩菜剩饭等;红色垃圾桶要注意,主要是装废旧电池、灯管、水银体温计等东西。

“这下我们总算弄懂了,蓝桶桶是扔可以卖钱的,绿桶桶是扔烂掉的,红桶桶是扔有害有毒的……”听了垃圾分类指导员的“土话”解说,老人们终于明白如何分类。

“能卖钱的放蓝桶桶,易腐烂的放绿桶桶,有毒有害的放红桶桶,没人要的放黑桶桶。”三星乡的村组干部总结提炼出一套通俗易懂的垃圾分类方法,用最“土”的方言向村民宣传和推广,并配套推行“党建+宣传引导+积分换物+文明评选”垃圾分类管理机制,激发出广大群众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垃圾分一分,环境美十分。三星乡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多方位、多层次、多途径的“沉浸式”宣传和正向激励,广大群众更新了生活观念,“分”出了生产生活上的新习惯,“分”出了和谐和美的新氛围,“分”出了美丽乡村的“高颜值”。

[打印]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