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县长郭小萍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3年工作回顾
刚刚过去的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石柱新篇章的起步之年,也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一年来,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落实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在县委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关心支持下,坚持“稳进增效、除险清患、改革求变、惠民有感”工作导向,聚焦“全域康养、绿色崛起”发展主题,在多重挑战中逆势而上,在巨大困难中克难前行,在复杂矛盾中主动求变,全力打好“五大主动仗”,加快建设“四新一地”,各项工作取得新成效,各项事业呈现新气象。
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再创新高,达到230.46亿元、同比增长8.1%,增速连续4个季度稳居全市区县前2位,3个季度作为全市十匹“快马”区县之一、在全市“赛马比拼”例会上作交流发言。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7.8亿元、增长20.3%,增速居全市第2位、渝东南第1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2630元、增长4.3%,增速居全市第9位、渝东南第1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9807元、增长8.1%,增速居全市第1位;规上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分别增长9.1%、8.7%、19.9%,主要指标好于预期、实现争先进位。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稳的基础更加牢固、进的动力更加强劲,各个领域成绩亮眼、鼓舞人心。
这一年,我们积极融入服务重大战略,现代化石柱建设开启新篇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走深走实。深入落实全市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十项行动”,谋划实施39个重点项目、33个重点事项,年度目标任务全面完成。聚焦康养旅游、商贸物流、特色农业、科技协同等方面深入开展合作,全县20余个部门、企业与四川省有关市区县建立合作关系,协同承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专家团走进石柱”“共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等系列活动。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加快实施。依托西部陆海新通道开放平台,深入实施外贸优进优出行动,洪九果品成为渝东南首家海关AEO高级认证企业,县内企业通过西部陆海新通道实现货运快捷通达东南亚等地区,开启了土家特色产品远销境外的新通道,带动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23.6亿元、居渝东南第1位。数字重庆建设有序推进。围绕“1361”整体构架,构建形成全县推进数字重庆建设的领导体系、目标体系和工作推进体系。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建设稳步推进,数字化城市运行和治理中心建设全面提速,“141”基层智治体系建成运行。核心业务梳理实现全覆盖,数据归集率达到99.4%。“民呼我为”应用办理满意率达到92.8%,满意率居全市第3位、渝东南第1位。
这一年,我们聚力推动产业提质增效,特色产业发展厚植新优势。山地特色高效农业稳中提质。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底线牢牢守住,耕地“非农化”“非粮化”有效遏制,粮食面积和产量连续4年稳定在66万亩、22万吨以上。“三色”产业提质发展,以辣椒为主的调味品纳入国家麦制品产业集群建设,“石辣7号”获评“全国辣椒十大新优品种”,“林连互利共生”林下经济发展模式入选全国林业发展改革典型案例,莼菜荣获国际有机食品博览会金奖、入选市政府外事礼品目录,“三色”产业带动实现农业增加值38.5亿元、增长5.1%、增速居渝东南第1位。农业“接二连三”深入推动,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产业体系加快构建,累计培育壮大农产品加工企业151家,泰尔森获评重庆市农产品加工业百强领军企业,金东东、同和春获评重庆市农产品加工业示范企业。“三品”建设实现新进展,新增绿色食品20个、有机产品11个、重庆名牌农产品6个,成功创建“全国绿色食品(辣椒)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中益乡、三河镇被认定为首批国家农业产业强镇。绿色生态工业集群成链。“四大产业集群”实现量的积累和质的突破。全市清洁能源基地、全市泵阀产业基地建设纳入市级“一县一策”支持范围,清洁能源、装备制造“两个百亿级”产业链加快构建,全年完成工业投资32.8亿元、增长35%,实现规上工业产值94.3亿元、增长9.2%。围绕全市清洁能源基地建设,成功引进中核汇能、国能集团、明阳智慧、许继电气等头部企业,带动石柱清洁能源开发重点企业落地达到11家,累计建成风电总装机容量34.2万千瓦,在建43.7万千瓦,拟新开工66.5万千瓦,开发规模居全市首位。围绕全市泵阀产业基地建设,聘请中国工程院泵阀技术研究领域的唯一院士马玉山担任发展顾问,联合重庆川仪等头部企业组建全市泵阀行业协会,累计签约泵阀制造项目51个,核谷伟岸、金璋阀门等项目落地建设,强钢精密铸造、渝东阀门等项目建成投产。康养消费品、新型材料产业集群蓄势待发,辣椒、黄连、莼菜等特色“爆款”产品加快打造;王家乡熔剂用灰岩矿产业一体化开发、加快推进,龙潭片区铅锌矿产业通过市场化方式优化整合、恢复发展。康养休闲旅游业蓬勃发展。全域康养旅游格局加快构建,旅游产品提档升级、环境焕然一新。黄水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作为全市唯一推荐对象上报文旅部、所有评审程序全部完成,太阳湖景区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冷水片区文旅开发招商提速,桥头艺术写生、中益思政研学等业态不断壮大。“氧”你一夏体育旅游线路入选2023中国体育旅游精品项目,“秋收农忙”体验之旅入选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全年接待游客2390万人次、增长22.6%,创旅游综合收入170亿元、增长16.4%,石柱成功跻身2023中国县域旅游综合竞争力百强县市。现代服务业量质并举。消费潜力不断激发,新增限额以上商贸单位30家,新增千万级电商企业5家,电商交易额达到48.6亿元、增长10%。现代物流体系加快完善,渝东南综合物流园仓储配送中心、新能源物流配送中心等项目建成投用,全县快递业务量增长33.2%。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不断提升,银行机构存贷款余额达到657.8亿元、增长8.2%。
这一年,我们统筹推动乡村振兴和城市提升,城乡融合发展迈出新步伐。乡村振兴深入推进。脱贫成果持续巩固,“6543”防返贫监测工作法获全市推广,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达到19494元、增长15.9%、增速居全市第2位,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低于1万元的户由2022年的376户(1104人)降为24户(67人)。乡村产业振兴蹚出新路子,“万企兴万村”行动深入实施,431家民营企业实施兴村产业项目488个,民营企业参与数量居渝东南第1位,桥头镇创建全国“万企兴万村”示范镇案例获评全市乡村振兴十大示范案例,石柱成功入选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名单。农村环境更加宜居,系统谋划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治理改革,启动黄水、鱼池等11个乡镇(街道)改革试点,桥头镇入选市级美丽宜居示范乡镇。乡村治理持续深化,中益乡坪坝村等10个村成功创建市级乡村治理示范村。乡村人才加快集聚,引育卫生、教育等领域各类人才1120人。乡风文明更加彰显,新创建悦崃镇新城村等文明村镇37个。城市品质加快提升。聚焦“风情土家寨·精致山水城”目标定位,全力抓好城市更新改造。城市配套更加完善,水环境综合治理PPP项目全面推进,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100%,老旧污水管网破损滴漏、雨污混流问题得到根治;更新较场坝、新开路等片区供水管网,供水保障能力全面加强;完成城北、城南等片区燃气管网改造,安全供气水平有效提升;实施南宾路、五一路等15个老旧小区改造,市民居住环境持续改善。城市综合管理纵深推进,创新建立“1+3+N”精细化管理工作机制,“马路办公”解决问题2.2万件。城市环境提档升级,芭蕉路口人行天桥、石柱西高速标准化智慧收费站拓宽改造等项目建成投用,玉带河等重要节点土家文化元素不断丰富,“千年石柱画卷·万象土家图鉴”正逐步展现。城乡基础设施加速完善。黄水动车站全面投运,渝宜高铁石柱段正式获批并成功争取在石柱设立两个站点,渝东鄂西交通新枢纽建设取得实质性、标志性成果。G351县城绕城公路、城东滨河大道等骨干交通项目启动实施,悦川路桥头至三河、G350黄水至火石岭公路改建等项目全面完工,新建和改建“四好农村路”145.8公里。回龙场水库进入主体施工阶段,崔家坪水库完成主体工程的60%,七曜湖水库获市级可研批复。
这一年,我们全面深化改革创新,高质量发展积蓄新动能。重点改革蹄疾步稳。国企战略性重组深入推进,县属国有企业全面“瘦身健体”,实现体系重构、层级优化,国企管理进一步规范、发展质效进一步提升。强村富民改革扎实开展,冷水镇入选全市“强镇带村”试点单位,中益乡华溪村入选全国首批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村级典型案例,全县村集体经济组织经营性收入10万元以上的村占比达到95%以上。乡镇(街道)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全面启动,“法定+赋权+委托”综合行政执法新模式加快构建。医疗改革深入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案例入选全市深化医改年度典型案例。国防动员体制改革全面完成。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成功入选国家创新型县创建名单,科技支撑民生改善“五大工程”提速推进。创新主体加快培育,新增“专精特新”企业6家、高新技术企业5家,万力联兴、海庆新材料获重庆市企业创新奖。创新投入力度加大,中核产业基金、渝东南科创基金成功落户石柱,为50家科技型企业发放知识价值信用贷款7900万元,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达到0.9%、居渝东南第1位。创新赋能产业发展更加有效,推动实施智能化技术改造项目19个,黄连产业化关键技术攻关与示范推广应用获重庆市科技进步一等奖。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全面整治营商环境领域顽瘴痼疾,清廉市场建设试点示范获评全市优秀实践案例,发展环境大幅改善。常态化落实“三服务”机制,全年新增市场主体6783户、增长34.6%。招商质效显著提升,全年合同引资200.5亿元、增长37.1%,到位资金46.1亿元、增长3.42倍、增速居渝东南第1位。
这一年,我们持续夯实绿色生态本底,美丽石柱建设取得新进展。污染治理有力有效。扬尘污染、露天焚烧有效管控,老旧柴油车全面淘汰,空气质量优良率稳定在95%以上。深化落实“河长制”,创新建立“全覆盖履职、全员化落实、全过程管控”工作机制,各级河长发现问题整改销号率达到100%,城乡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分别达到98%、92%,4个出境断面水质稳定达标。狠抓土壤污染源头防控,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达到85%,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100%。生态修复深入实施。深入落实“林长制”,创新“林长+检察长+山林警长”协作机制,推动问题巡查整改、动态清零,新增营造林16万亩,森林覆盖率达63%以上。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7平方公里,修复历史遗留矿山26.5公顷,千野草场、龙河源头等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项目扎实推进,龙潭片区铅锌矿环保问题得到有效整治。绿色转型加快推进。全力推进碳达峰碳中和行动,50万亩国家储备林项目启动建设,大唐火电、西南水泥等企业实施节能低碳改造,累计完成碳排放交易33.8万吨。成功创建节水型公共机构100个、节水型小区42个,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创建通过市级验收。支持绿色技术创新成果转化,新增授权专利12项。大力发展绿色金融,绿色贷款余额达到38.9亿元、增长17.7%。
这一年,我们兜牢兜实基本民生保障,群众幸福指数实现新提升。重点民生实事全面完成,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越来越多。社会保障不断加强。新增城镇就业4800余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2000余人。建成养老服务中心27个、养老服务站144个,完成400户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医疗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惠民济困保”参保达2.2万余人,特殊困难人员实现应保尽保。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南宾中学迁建、西沱云梯幼儿园等项目建成投用。学前教育毛入园率、义务教育巩固率分别达到93%、100%,职业教育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5%以上。师德师风建设、德育工作全面加强,成功承办全市中小学德育工作会。体教融合走出山区办学新模式,三河小学女足荣获第二届追风联赛全国总冠军。医疗条件持续改善。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成功晋级三级医院,我县成为渝东南唯一拥有2家三级公立医院的区县。县人民医院西沱分院主体工程全面完工。“一横两纵十中心”新型健康服务模式基本形成,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绩效评价居渝东南第1位。文体事业繁荣发展。加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开展送文化下基层活动393场,文化服务进村1023场,惠及群众43.4万人次。新增规模以上文化企业3家,县图书馆获评国家一级图书馆,中益夏布非遗工坊入选全国“非遗工坊典型案例”。成功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体育基础设施更加健全,新增体育场地面积13万平方米,总面积突破100万平方米。
这一年,我们有力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安全稳定防线得到新巩固。财政金融风险有效防范。牢牢守住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底线,狠抓财源税源培植和有效增收,县级累计完成财政收入28.2亿元、增长36.4%。严格落实过“紧日子”要求,一般性、非急需、非刚性支出全面压减。实施债务风险防范化解攻坚行动,债务风险有效管控,债务总额、债务利率有效压降,全县财税金融运行平稳。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向好。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三级响应机制全面建立,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责任体系进一步织密扎牢,全年未发生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和自然灾害防治责任事故。“6·26”中益乡滑坡避险案例入选全市地灾避险十大典型案例,获应急管理部通报表扬。“10·9”藤子沟电站隧洞渗水险情高效处置,获市水利局通报表扬。基层治理成效持续巩固。创新“拘调融合”模式推动矛盾纠纷化解,经验做法获公安部肯定推介。“贵和工作法”获评全市政法领域改革最佳实践、入选全市法治政府建设示范项目。县公安局“冯中成”车辆管理所获评“最美渝警楷模”集体。圆满完成老挝国家元首来石考察等重大活动、重要节点安保维稳任务。电信网络诈骗发案数、损失金额分别下降35.5%、17.7%,综合绩效居全市第1位。刑事案件、治安案件分别下降26.7%、7.1%,群众安全感持续增强。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我们坚持把党的全面领导贯穿政府工作各领域全过程,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认真落实“四下基层”制度,及时有效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政府系统工作作风全面改进、效能大幅提升。严格执行请示报告制度,主动接受人大和政协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239件、政协委员提案245件。严格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守牢意识形态安全底线。国防动员、后备力量建设、民兵建设实现新进步,司法、统计、审计、人事、外事、侨务、港澳台、宗教、消防、保密、档案、史志、新闻、体育、气象、地震、行政学校、退役军人事务、机关事务管理等工作取得新成效,总工会、团县委、妇联、残联、科协、工商联、文联、社科联、计生协会、红十字会、老干部局、关工委、老促会、老龄委、慈善会、老科协服务保障能力实现新提升。
各位代表!艰难方显勇毅,磨砺始得玉成。我们深切感到,现代化石柱建设的每一点进步,土家山寨的每一处变化,根本在于有习近平总书记作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掌舵领航,在于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是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亲切关怀的结果,是县委团结带领全县干部群众拼出来、干出来、奋斗出来的,每个人都是参与者、贡献者、见证者。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全县干部群众,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离退休老干部、老同志,向驻石部队和武警官兵、公安干警、消防救援人员,向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无党派人士,向关心支持石柱发展的各帮联单位、社会各界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我们也清醒看到,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依然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主要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还不够稳固,产业投资、社会投资还需加力;产业链能级还需持续提升;营商环境还需进一步优化;城镇规划、建设、管理的水平还有待提高;乡村全面振兴还有大量工作要做;就业、教育、医疗、托育、养老等民生事业还有不少短板;安全生产、防灾减灾不能有丝毫松懈,统筹化风险与促发展、保民生压力较大;政府系统部分干部克难攻坚、创新实干的意识和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我们要树牢忧患意识,增强信心底气,有效应对和解决这些问题。
二、2024年工作重点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深入实施“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之年,也是石柱土家族自治县成立40周年,做好今年政府各项工作,责任重大、意义深远。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市委六届二次、三次、四次全会和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县委部署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服务融入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牢牢把握稳进增效、除险固安、改革突破、惠民强企工作导向,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切实增强经济活力、防范化解风险、改善社会预期,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增进民生福祉,保持社会稳定,深入打好“五大主动仗”,加快建设“四新一地”,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石柱新篇章,努力为全国全市大局作出更大贡献。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5%左右;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0%以上。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紧紧围绕落实党建统领“885”机制,扎实开展“改革突破、提质增效”年行动,重点抓好八个方面工作:
(一)全面落实重大战略,加快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坚持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打造更多具有石柱辨识度的标志性成果,为推动全国、全市重大战略部署落地落实贡献更大力量。
积极融入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充分发挥石柱作为成渝连接中东部地区重要走廊的优势,深入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十大专项行动”。围绕康养旅游、商贸物流、生态工业、特色农业、科技协同等方面,持续深化与四川有关市区县的合作,全面加强与市内有关区县的交流协作,不断拓展合作广度和深度,努力构建优势互补、协同互动、合作共赢的区域发展新格局,加快推进合作事项取得更多更大的成果。
积极融入服务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深度参与“百团千企”国际市场开拓计划,积极对接西部陆海新通道相关平台公司,搭建“走出去、引进来”渠道。推动外贸出口提质扩量,大力培育外贸企业,着力拓展泵阀、仪器仪表、中药材、调味品等出口贸易。积极组织企业参加智博会、西洽会、广交会、进博会等展销推介活动,帮助企业建立外销渠道,让石柱产品走向国际大市场。
积极融入服务数字重庆建设。围绕全市“1361”整体构架,全面做好体系搭建、业务梳理、精准服务。依托全市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全面梳理应用系统、公共数据、设施设备等资源,形成全县数字资源“一本账”。承接市级数字化城市运行和治理中心平台功能,推动形成县乡两级治理“一网通办”“一网通管”“一网协同”格局。丰富六大应用系统,上线运行一批重点领域“一件事”典型应用,提高便民利企服务水平。增强一体化基层智治体系实战能力,推动线上智治平台与线下“141”体系深度融合,构建一体贯通、高效协同的履职能力体系,用数字化为发展赋能、为服务提质、为治理增效。
(二)深入打好乡村振兴主动仗,加快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守住守牢底线任务,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推动实现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加快创建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
坚决守牢底线红线。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动态清零“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问题,建立低收入群体利益联结带动机制,“一户一策”精准落实帮扶措施,推动全县人均纯收入低于1.6万元的5680户19457人稳定增收,确保低收入群体人均纯收入增长15%以上,坚决兑现“一个都不能返贫”承诺。守住耕地保护底线,严格落实耕地保护“党政同责”,强化耕地“非农化”“非粮化”整治,坚决守住耕地保有量68.7万亩、永久基本农田54.6万亩底线。守住粮食安全底线,实施“稳粮扩油”工程和粮食单产提升行动,加强撂荒地治理,“建、管、运”一体化打造高标准农田4万亩,稳定粮食产量22万吨以上。强化粮食储备管理和流通监管。抓好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
大力发展乡村产业。因地制宜盘活乡村资源资产,积极发展农文旅融合产业,深化“万企兴万村”石柱新实践,不断拓展艺术写生、思政研学、农业科普、乡村民宿、休闲采摘、健康养生等新业态,统筹资源、集中力量创建一批巴渝和美乡村示范乡镇和示范村。发展壮大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积极培育一批国家级、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规范化、专业化管理运营农民专业合作社,支持本土人才、返乡农民工等创办家庭农场,不断提升乡村产业规模和质效。做深做实“土特产”文章,积极打造本土绿色有机品牌。加快提升农村物流和电商服务水平,农村物流末端配送网点行政村覆盖率达60%以上,带动农产品电商销售4.5亿元以上。
全面提升乡村建设治理水平。全面推开县域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治理改革,一体推进农村“五网”建设,深化农村厕所、垃圾、污水“三个革命”。实施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提升行动,加快补齐农村教育、医疗、养老等社会事业短板。加快推进传统村落改造提升,积极创建全国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县。完善党建统领“四治”融合乡村治理体系,大力推广“三事分流”“三制一化”等经验做法,提升乡村治理水平。持续推进移风易俗,涵养优良乡风民风,传承活化乡土文化,大力塑造乡村文明新风尚。
深化强村富民综合改革。围绕村级规划管理机制、激活农村建设用地等重点改革事项,积极开展乡村试点示范,以点带面推进强村富民综合改革。持续壮大村集体经济,实现全部村集体经济组织经营性收入超过10万元。大力实施“人才柱石”工程,培育引进专业技术人才、乡土人才等1000人以上,积极培育农村致富带头人,让农业增效有路、农民增收有方,实现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以上。
(三)深入打好产业升级主动仗,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持续壮大特色产业规模,加速聚链成群、集群成势,形成具有石柱优势、石柱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巩固壮大特色农业。提升产业规模,大力推动以“三色”产业为重点的特色农业种植标准化、基地化,积极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全国调味品产业园,加快推进中药材GAP基地建设,“三色”产业种植规模稳定在79万亩以上。延伸产业链条,加强与江南大学、重庆中医药学院、国药太极集团等院校、企业合作,积极培育招引龙头企业,大力发展食品及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推动特色产品开发全环节提升、全链条增值。打造特色品牌,擦亮绿色有机“金字招牌”,挖掘、培育本土特色品牌,积极争取“两品一标”品牌认证,通过销售后端带动种植、加工前端,打造具有石柱辨识度的“爆品”推向市场。
延链提质生态工业。持续聚焦“四大产业集群”,积极融入全市“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围绕清洁能源、装备制造、康养消费品、新型材料产业集群,持续在延链强链、提质增效上下功夫,全年实现工业投资增长20%以上。重点打造“两大基地”,狠抓全市清洁能源基地、全市泵阀产业基地建设,加快推进签约项目落地建设、在建项目竣工投产、投产企业达产增效,加快构建“两个百亿级”产业链。大力实施“三大行动”,开展产业提级行动,提升科技化、数字化、节能化发展质效;开展集群成链行动,围绕研发前端、生产中端、销售末端,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协调带动和头部企业“领跑”作用,带动行业企业跟跑发展;开展服务升级行动,完善园区企业服务中心功能,推动“企业办事不出园”,大幅提升园区服务保障水平。
提档升级商贸消费。积极扩大本地消费,吸引聚集外来消费,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以上。多措并举促进房地产消费,新开工房地产30万平方米,销售40万平方米。培育壮大节会经济,策划开展电商节、美食品鉴会、鲁渝消费帮扶展销会等系列展销推介活动。提速推进智慧物流分拨中心、新型建材物流等项目建设,加快仓储物流园等项目招商落地。着力培育千万级电商企业,带动电商交易额增长10%以上。
打造旅游度假胜地。加快推进县城“两河四岸”改造项目建设,提升县城人文旅游环境吸引力。打造高端旅游品牌,成功创建黄水国家级旅游度假区,高标准推进冷水片区文旅开发。丰富全域旅游产品,重点开发“大黄水生态康养游、中益—桥头乡村研学写生游、七曜山地质公园自驾探险游”三条精品旅游线路。拓展特色文旅业态,大力培育“森林康养、民宿露营、研学写生、非遗体验”四大特色产业模式。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开发文旅消费场景,创新文旅宣传营销,实现接待游客26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80亿元以上。
(四)深入打好城市更新主动仗,着力打造精致山水城市。围绕“风情土家寨·精致山水城”目标定位,高水平推进城市规划建设治理,增强城市承载能力,彰显土家山水城市魅力。
加强城市规划统筹。修订完善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分类有序编制乡镇国土空间规划,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一张图”。加强城市风貌统筹规划,做好城市设计,提升“两河四岸”颜值,强化城市标志节点、色彩、建筑、立面管控,保护好山水县城的美丽天际线、山脊线、水岸线。主动谋划高铁站建设带动县城空间拓展的新格局,在道路体系、业态布局、基础配套等方面提前规划、统筹建设。
提质推进城市建设。舒展城市骨架,加快推进G351县城绕城公路、城东滨河大道等骨干路网建设,推动城市横向拓宽、纵向拉伸,构建快进快出的交通格局。完善功能配套,全面完成水环境综合治理PPP项目建设,加大老旧小区、城郊结合部供水、燃气管网改造力度,增设停车位800个以上,缓解城市拥堵、车辆乱停问题。美化城市环境,改造老旧小区12万平方米,改建道路17万平方米、背街小巷路面1.2万平方米,因地制宜规划布局一批绿色长廊、亲水岸线。实施街头绿地提质,打造“口袋公园”“绿地花境”,提升旗山、帽顶山等公园环境品质。彰显文化内涵,深入推广“一歌一舞一服饰”民族文化,不断丰富文创商品展销、特色演艺展示、土家美食品鉴等文旅业态,充分展现“精致山水城”的人文魅力。
提升城市治理能力。坚持城市共治共享,持续落实“1+3+N”精细化管理工作机制,全力开展城市综合管理大整治、大提升、大保障行动,全面提升城市形象。突出抓好农贸市场、火车站、城郊结合部等重点区域综合整治,有效提升市政设施维护、环卫清扫保洁管理水平。深化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推进既有力度又有温度的管理执法,以“小城管”服务“大民生”。
(五)深入打好动能提升主动仗,持续激发经济发展活力。强化投资的先导性、基础性作用,深入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创新,为经济发展增动力、添活力。
狠抓招商引资和项目投资。深入实施招大引强行动,围绕“4+2”产业加强精准招商、专班招商、产业链招商,做好项目全周期全环节服务保障,提高招商项目落地转化率。聚焦清洁能源领域,大力招引机电制造、绿色储能消纳等链上企业;聚焦装备制造领域,重点招引泵阀、仪器仪表、传感器上下游企业;聚焦康养消费品领域,大力引进“产、研、加、销、融”全产业链企业;聚焦新型材料领域,积极招引铅锌矿、石灰岩等矿产资源开发项目;聚焦文化旅游领域,重点招引文化创意、康养旅游等农文旅融合项目;聚焦商贸物流领域,积极招引仓储物流建设运营企业。突出抓好项目策划和立项争资,紧扣国家、市级重大战略和重大政策,提升项目策划储备精准度、成熟度,滚动策划储备一批基础设施、社会民生等重点领域项目,大力争取上级各类资金,做深做实项目前期工作,推动项目早开工、早建成、早投产。加速推动项目投资放量,深化运用“四个一批”“争先创优、赛马比拼”等工作机制,提速推进渝宜高铁石柱段、回龙场水库等重大项目建设,加快推动100个重点项目投资放量,带动实现固定资产投资154亿元以上。
实施“三攻坚一盘活”改革突破。打赢国企改革攻坚战,分层分类“止损治亏”,持续深化“瘦身健体”,推动国企债务风险有效化解,“一企一策”明确国企主营业务和经营范围,加强差异化精准考核,实现国企发展聚焦主业、提质增效。打赢园区开发区改革攻坚战,压减整合机构,健全管理体系,突出主责主业,建立“亩均论英雄”政策体系、工作体系,加快形成权责清晰、产业聚焦、布局合理的“一区三园”发展格局。打赢政企分离改革攻坚战,完成机关事业单位与所属企业全面“脱钩”,构建责权利明确的政企关系,实现经营性国有资产100%集中统一监管。推动国有资产盘活,加大“三资”统筹力度,分级分类推进清产核资、资产盘活、绩效评价,综合运用股权合作、资产置换等方式,引进有实力的央企、民企参与盘活,提升国有资产管理效能、运行效率。
加快建设国家创新型县。大力实施科技支撑民生改善专项行动,持续实施“五大工程”,推动教育、医疗、生态环保等领域智慧场景普及应用。推进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企业“双倍增”行动计划,新培育高新技术企业3家以上、科技创新企业60家以上。用好用活中核产业基金、渝东南科创基金,深化与高校院所、企业科技合作,联合开展产品研发、成果转化等科技活动。
(六)深入打好绿色转型主动仗,不断厚植绿色生态本底。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积极拓宽“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的有效路径。
加强环境污染防治。建设美丽幸福河湖,深入落实“河湖长制”,“一河一策”加强河流保护,深化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加快污水溢流、岸线侵占等问题治理,保持4个考核断面水质稳定达标,持续改善水环境。守护美丽蓝天,强化交通、扬尘、工业污染管控,全面消除重污染天气,持续降低细颗粒物(PM2.5)浓度,空气质量优良率稳定在95%以上。打造净土家园,加强土壤污染源头管控,实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巩固提升工程,深化限塑减废协同治理攻坚,重点建设用地、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保持100%,农村生活垃圾有效治理率达到100%。
推进生态保护修复。落实“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严格执行准入清单。全面落实“林长制”,推进国土绿化高质量发展,完成营造林10万亩以上,持续推进龙河源头、藤子沟水库等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项目建设。巩固长江“十年禁渔”成果。治理水土流失20平方公里。实施矿山生态修复14公顷。深入推进“绿盾”自然保护地监督工作,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
加快绿色转型发展。推进工业、城乡、交通等重点领域碳达峰行动计划,加快工业园区循环化和节能降碳改造,坚决遏制“两高一低”项目盲目发展,有序推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变。积极创建绿色园区、绿色工厂。充分挖掘森林经济价值,完成国家储备林建设15万亩以上。因地制宜推动森林康养、森林运动等产业发展。集约化开发清洁能源,推动能源绿色转型。鼓励绿色低碳产品消费,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
(七)凝心聚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加快发展社会民生事业。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集中力量办好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兜住、兜准、兜牢民生底线,在高质量发展中增进民生福祉。
加强就业服务和社会保障。持续推进就业创业帮扶工程,确保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稳定。深化“双创”孵化平台建设,大力扶持创业主体。健全大病保险及救助制度,落实职工医保门诊共济保障机制,城乡居民基本养老、医疗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加强老年人、妇女儿童、残疾人关爱和权益保障。积极开展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试点,探索建设一批青年发展型社区、街区。推进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建设,不断满足群众住房需求。健全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
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全面推进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创建,普及普惠率保持在90%以上。实施义务教育城乡一体化计划,推进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和能力提升。持续巩固“双减”成果。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促进高中教学特色化发展。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推动县职业教育中心创建市级“双优”中职学校。
提升卫生健康服务水平。推进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提升。优化医疗卫生资源布局,推进西沱、黄水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建设。开展健康影响评估建设试点,成功创建国家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巩固国家卫生县城创建成果,积极创建一批国家、市级卫生乡镇。推进全民健康信息平台互联互通建设。落实生育支持政策,提升婴幼儿照护服务能力。
繁荣文化体育事业。挖掘利用土家传统文化,实施国家级文物保护修缮工程,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展示、创意设计、产品开发,打造特色文化品牌,激发县域文化活力。大力推动文化惠民,持续开展送文化下基层活动,更好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高质量办好各类体育赛事,完善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机制,推动全民健身和青少年体育事业发展。
全力办好民生实事。我们在承接办好市级重点民生实事的基础上,将全力办好办实10件县级重点民生实事,坚决做到民生投入只增不减、惠民力度只强不弱,努力让石柱人民的日子越过越和美、越过越幸福!
(八)持续有效防范化解风险隐患,全力维护社会安全稳定。牢固树立底线思维、极限思维,坚定践行安全发展理念,全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
防范化解经济风险。统筹抓好债务风险防范化解,加大税源涵养力度,进一步压减非刚性、非急需支出,兜住兜牢“三保”底线。全面加强国有企业监管,严格落实“631”债务偿还机制,坚决守住“不爆雷”底线。加强金融风险监管,依法严厉打击金融领域违法行为,坚决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全力做好“保交楼”工作,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
扎实抓好安全生产。聚焦“不亡人、少伤人、不发生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目标,大力开展重点行业领域“零亡人”示范创建行动,开展安全生产和自然灾害防治示范案例展示和警示案例复盘,全面压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企业主责等各方责任。加强安全宣传教育,切实增强“人人都是安全员、个个都是应急者”的全民安全意识。深入推进安全生产风险隐患专项整治,统筹加强道路交通、建设施工、城乡消防、食品药品等重点领域风险防范。
切实维护社会稳定。深化新时代“枫桥经验”石柱实践,深化运用“贵和工作法”,开展安全稳定“四最”和四个重点问题专项整治,全面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深入落实领导干部接访下访制度,依法解决群众合理诉求。强化意识形态阵地建设和管理。加强未成年人保护和犯罪预防。防范打击电信网络诈骗、跨境赌博等违法犯罪。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依法严惩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全力守护社会安定、百姓安宁。
同时,我们将深入推进国防动员、后备力量和民兵建设,扎实抓好司法、统计、审计、人事、外事、侨务、港澳台、宗教、消防、保密、档案、史志、新闻、体育、气象、地震、行政学校、退役军人事务、机关事务管理等工作,充分发挥总工会、团县委、妇联、残联、科协、工商联、文联、社科联、计生协会、红十字会、老干部局、关工委、老促会、老龄委、慈善会、老科协等桥梁作用,关心支持所有驻石单位工作。
三、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各位代表!新征程重任在肩,新使命催人奋进。我们将持之以恒加强政府自身建设,以忠诚为本、法治为基、发展为重、实干为要,持续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和水平,奋发有为把石柱各项事业推向前进。
(一)坚持党的领导,持之以恒加强政府系统政治建设。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健全政治忠诚淬炼机制,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确保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一贯到底。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第一议题”跟进学习,第一时间贯彻部署,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全面对标中国式现代化石柱新篇章目标任务,构建清单化闭环推进机制,坚决做到“总书记有号令、党中央有部署,市委有要求,石柱见行动”。深化肃清流毒影响工作,涵养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营造良好政治生态。
(二)坚持依法行政,持之以恒加强政府系统法治建设。坚持把政府工作全面纳入法治轨道,自觉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工作。严格执行和完善重大行政决策程序,不断提高依法决策、依法办事的能力和水平。主动接受人大监督、政协监督,自觉接受监察、司法、社会和舆论监督,强化审计监督、统计监督,主动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各人民团体意见。强化政务诚信建设,恪守契约精神,政府作出的承诺坚决说到做到、坚决兑现落实。
(三)坚持务实担当,持之以恒加强政府系统效能建设。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全面增强干部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能力和本领,打破思维定势,放宽眼界格局,多想新办法、多找新出路、开创新局面。坚持“以实绩论英雄”,一以贯之推崇实干担当,倡导专业专注,团结带领政府系统干部在“赛车道”中比学赶超,把精力用到办实事、干成事上来,努力创造更多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实干实绩。深入落实“四下基层”制度,常态化开展“三服务”工作,“点对点”问需解难,“实打实”助企纾困,善于运用市场的逻辑谋事、资本的力量干事、平台的思维成事,以政府的担当作为激发市场的无限活力。
(四)坚持廉洁为民,持之以恒加强政府系统作风建设。扎实开展政府系统清廉建设,压紧压实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驰而不息纠治“四风”,不断提高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综合功效。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尽最大努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做到“民有所呼、我必有应,民有所盼、我必有为”。坚持把党政机关、事业单位过“紧日子”作为常态化纪律要求,把有限的财力用在推动发展、改善民生、基层“三保”上,全力为人民守好“钱袋子”。
各位代表!战鼓催征马蹄疾,扬帆奋进正当时!让我们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团结奋斗、唯实争先,真抓实干、勇毅前行,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石柱新篇章,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贡献新的更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