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千万惠残助残行动”托起残疾人“稳稳的幸福”

石柱残疾人就业培训基地内绣娘们正在制作刺绣

本网讯(记者 李玉霞 实习生 周围 文/图)2023年以来,县残联以“百千万惠残助残行动”为抓手,将“渝馨家园”建设、残疾人新增就业、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等3件残疾人民生实事作为头等大事来抓,早部署早落实,增措施添办法,抓时效抓质量,新建成“渝馨家园”4家,新增残疾人就业33人,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299户,超额完成全年任务,托起残疾人“稳稳的幸福”。

建好综合服务平台,夯实助残阵地

“这里就像我们的家一样,不仅能休闲娱乐,还能做康复理疗,对于我们这些行动不便的人来说实在太方便了!”近日,在南宾街道“渝馨家园”休闲娱乐、做康复理疗的残疾人感叹道。

南宾街道“渝馨家园”是县残联2023年打造的综合型服务平台之一,占地1000平方米,设置有读书室、书画室、康复理疗室、心理咨询室等功能室,打造形成了一个场地宽阔、设施齐全、氛围浓厚的残疾人活动中心,可以为残疾人提供日间照料、康复训练、辅助性就业、文体活动等服务,是残疾人士融入社会、享受关爱、实现价值的幸福家园。

“2023年,我县“渝馨家园”建设任务数为3家,实际新建成4家,分别位于南宾、西沱、鱼池、金铃。”县残联相关负责人介绍,在“渝馨家园”建设过程中,县残联聚焦本区域残疾人需求,以实用性为导向科学合理选择建设项目,避免硬件闲置、功能空化。

为节约资源,降低建设资金压力,县残联聚焦资源整合,将“渝馨家园”与养老服务中心合作共建,打造复合型功能平台,将相同、相似的活动项目融合设置,既可分群体单独活动,亦可共同混合开展,实现残健融合。

铺就残疾人就业路,提高幸福指数

走进位于县城观音南巷由县残联与企业“51同路”合作共建的“石柱残疾人就业培训基地”,只见绣娘们正忙着手中的针线活儿,一旁的展架上,一幅幅精美的刺绣惟妙惟肖、栩栩如生,让人目不暇接。

“我婚后在家带孩子,来这里务工前,就靠老公一个人的收入养活全家。通过就业培训,我有了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收入不错,给家庭减轻了负担,个人也更加充实了。”在该基地就业的绣娘李慧芳,谈起就业带来的变化很是感慨。

“我们这里有两种就业形式,既可在基地就业,也可居家就业。居家就业者有300多人,在家里做玩偶等手工艺品。基地就业者有30多人,主要是制作蜀绣和利用电脑、互联网工作。”该基地相关负责人说。

促进残疾人就业,是帮助他们增加收入、融入社会,实现人生价值和梦想的重要途径。2023年,县残联开展各项就业服务100余人次,开展农村残疾人实用技术培训、职业技能培训160人次,动员组织盲人参加按摩职业能力培训10人次,通过多种方式提升残疾人就业能力,为残疾人实现就业打下坚实基础。2023年,我县新增残疾人就业任务数为27人,实际新增就业33人。

县残联还积极拓展残疾人就业渠道,落实促进残疾人就业三年行动方案,积极安排残疾大学毕业生就业,动员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社会机构吸纳残疾人就业,与多家企业合作开展转介服务,利用“渝馨家园”、公益岗位等安置残疾人灵活就业,让残疾人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舞台”。

无障碍改造,让生活“有爱无碍”

“家里安装了洗衣机,厨房传统灶台改造成了无障碍灶台,洗衣煮饭不再是难事,马桶、浴凳、浴霸、升降晾衣架等设施一应俱全……”近日,谈起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带来的便利,南宾街道红井社区居民刘华实脸上露出幸福的笑容。

在实施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中,县残联经过入户勘察,根据改造对象的残疾状况、居住环境和个人需求,精准制定个性化改造方案,做到“一户一方案”“一户一特色”,最大限度满足残疾人实际需求。

“改造项目包括安装热水器、浴霸、浴凳、马桶、洗衣机、升降晾衣架等,解决残疾人日常生活中存在的洗浴难、做饭难、如厕难等问题,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提升获得感、幸福感。”县残联相关负责人表示,2023年,我县改造299户。

据介绍,在深入推进“百千万惠残助残”工程中,县残联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快速实施,在2023年6月底完成“渝馨家园”建设、残疾人就业、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等民生实事,让残疾人康复文体活动有了新平台、残疾人就业有了新路子、残疾人生活品质有了新提升。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县残联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抓好抓实新的残疾人民生实事,做好做实残疾人各项工作,为残疾人提供更优服务,在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中做出更优业绩。

[打印]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