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过了2023

陈志华

2023年,我走过西界沱,追溯盐帮记忆;走过古洞岩,探寻女将文化;走过文庙村,求源南宾古今……

回首2023年,我始终将学校安全管理作为工作的主旋律,对那份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表彰甚是欣慰;对于教学在全县排名居中的结果,尚需努力。我还有幸兼任学校“园艺师”,初步形成了“垒石成山景、伴水润万物”的校园文化建设构思,为践行“点石成金彰就多彩”的办学理念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或许是我教育生涯最欣慰的“杰作”。

我徜徉在文学的海洋,享受到很多写作带来的乐趣。我从《春眠》中睁开蒙眬的双眼,写下“我的沮丧该不该抛下石榴树的叹息出发”;在《偶见》里会“不惊扰你宛然离去渐远的背影”;记得《李花开了》《想》《与“李”有约》《喜马拉雅》的瓦屋村或是能露营的长沙村;在《从这里出发》《过桥头》《走中益》中探寻历史的踪迹,体会到“历史总是以惊人的重叠勾勒遗落的轮廓”“那足迹印证了历史的虚幻与真实”,最终让人深刻理解《惜缘》中“在一起不容易,唯懂珍惜才走得更远。”

我在《这一生我为驻村选择无怨无悔》中,记述了胡杰“正如一只‘蝴蝶’翻飞在瓦屋村五彩缤纷的田野上,龙河的流淌终究见证长江的伟岸,不愧为‘驻村第一书记’的楷模”的感人事迹。

我有幸受邀参加了法治作品评选,顺带创作了《有样学样》《保驾“四防”护好航》的法治宣传剧本,编写了带有“啰儿调”特色的《土家乡村治理好》《送法下乡天地宽》歌词。

我的《走过三河》中,“三教寺晨钟暮鼓已哑然”;再从《月上金铃》中,“纵然观音坐莲祈祷不了犀牛望月的悲怆”;后从《回想》中,感到“你我只是那驿站的过客”,心已释然。我选择继续跋涉,以《关口行》感悟“古驿孤门峭壁”的雄奇,以《岩口行》体验“疾归,不堪凉”的窘迫,以《关门岩》追寻“古韵犹在”的沧桑,最后回归《那一抹愁》的思念。

我走过了酷暑,在《从“常克”到“常客”所思》《从散文出发谈思政教育》中回归到教育的本质,因为“遇见,就是一场邂逅,不经意的碰撞有时改变一个人梦的彼岸”“填补我孤陋的‘苍白’”;在《〈我本是高山〉观后短评》中汲取榜样8的力量,深深认识到“只有不断躬耕实践,用爱才能在学生这张白纸上描绘未来。”

我《触碰0.01灵魂之隐》,追问“这0.01的差距是一道鸿沟,还是炸裂灵魂疗伤的良药”,试着用杂文的笔锋叩问灵魂——《报纸怎一“抱”了之》《修剪》《请假》;寻找《雕夫匠心》,活在《〈太阳出来喜洋洋〉话剧》里,书写《石柱赋》“寻根巴溯”。

“桥头坝是个回水沱,行走天下还要转过来才算结束。”我陶醉在瓦屋村,要撞开2024年的柴扉,将《桥头夜话》娓娓道来,留住那难以割舍的乡愁。

我从《金铃龙门阵》聊起,再到三星伴月红色故事,讲述《秦禄廷一心捐“款”为革命》的事迹,然后回首《走过桥头》,洋洋洒洒千余字,承载着桥头的回忆,一路狂奔千里,止步在“我是一颗《瓦屋》的《涩柿子》,感谢与你一起走过千年桥头”的后记中。

2024年,我期待与更多人携手共进;藤子沟湖畔更加迷人,精致山水城更加靓丽,石柱人民更加幸福安康。Go,我们一起去聆听新年旗山的钟声吧!

[打印]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