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闲”时节别样忙

村民正在移栽油菜苗

本网讯(记者 隆太良 通讯员 隆维娜 文/图冬日,走进位于七曜山腹地的金竹乡,尽管已是农闲时节,但在田间地头、林地里、公路边,依然是一派繁忙景象。广大干部群众一改往日“猫冬”习惯,正忙着安装蓄水池管道、开垦撂荒地、种植油菜……“冬闲”时节别样忙,成为当地一道道新风景。

“以前这个季节,当地很难看到这样忙碌的场景。”当地村民说,近年来,在金竹乡党委政府的积极引导下,他们改变观念和旧习,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在“冬闲”时节里,忙于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处处呈现出“冬闲人不闲”的画面。

推进水利建设

扩展产业发展“稻”路

开挖管坑、焊接管道、铺设水管……在建设村回龙组大垭口(小地名),虽然寒气逼人,但村组干部和施工人员一刻也没停歇。

“我村正在修建一座200立方米的蓄水池,安装管道3400米,准备将明年的高山晚熟水稻种植面积扩大到500亩。”建设村党支部书记邹建平说。

据介绍,金竹乡为全力筑牢粮食安全根基,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在县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县农业农村委等部门大力支持下,今年春季流转了23户村民200多亩撂荒地,通过宜机化改造,打造了高山晚熟有机水稻基地,发展村集体产业,今秋获得丰收,预计可加工优质大米6万斤,总产值在24万元左右。

“由于高山晚熟水稻种植周期长,稻谷颗粒饱满,煮出来的大米香气浓郁,深受市场欢迎。在今冬明春,我们还要加大撂荒地的开垦力度,为明年扩大高山晚熟有机水稻的种植面积打下基础。”金竹乡党委主要负责人告诉记者。

加强耕地保护

盘活“沉睡”土地资源

蓄水池和配套工程施工如火如荼推进的同时,在建设村团结组黄木坝(小地名)的撂荒地里,挖掘机的轰鸣声不绝于耳,开垦出来的土地平平整整,空气中散发着泥土清香,“冬闲”变“冬忙”又一景象出现在眼前。

金竹乡以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为目标,以遏制耕地“非农化”、严格管控耕地“非粮化”为着力点,正在紧锣密鼓开展耕地保护工作。

“我乡林多地少,土地资源极其宝贵。”金竹乡政府主要负责人说,按照县上要求,今年冬季全乡的耕地保护面积要达到322亩,用于移栽油菜苗,明年春季收割后再结合实际种植其他农作物,最大限度利用好宝贵的土地资源。

针对高山土地闲置撂荒的难题,以党建为统领,抓实抓细抓好耕地保护工作,通过持续盘活“沉睡”的土地资源,因地制宜发展粮油产业,进一步促进产业增效、村民增收、村集体经济增强,成为金竹乡干部群众的思想共识和奋斗目标。

推广“稻油”轮作

“冬闲田”变“增收田”

冬闲地不闲,人勤地生金。记者在建设村看到,很多村民在忙着移栽油菜苗,一行行栽种好的油菜苗点缀在田间地头,为寒冷的冬季增添了无限的生机与活力。

“油菜是小季农作物,不会影响来年水稻、玉米等粮食作物的种植。”据建设村综合服务专干黄光雪介绍,今年秋季收完水稻和玉米后,该村就发动群众整理土地、培育油菜苗,进入11月下旬以来,掀起了油菜苗移栽高潮。

为让“冬闲田”变“增收田”,金竹乡始终把粮食安全抓在手上,以“稳粮扩油”为工作思路,以助农增收为目标,充分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大力推广“粮+油”轮作模式,引导农户在土地“空窗期”“见缝插针”种植油菜,既让闲田闲地“绿色过冬”,又确保“一地双收”。

“为用好用活现有的土地资源,实现耕地轮作与保障粮油供给的良好互动,我乡在今年冬季计划种植油菜1000亩。”金竹乡党委主要负责人表示,他们将抢抓有利天气,加快油菜苗移栽进度,持续组织农技人员加大田间指导力度,确保发展一片、管好一片、见效一片,让“油罐子”变“钱袋子”,不断激发产业发展新活力,助力乡村振兴。


[打印]

[责任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