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中友检查自来水管道
记者 隆太良 通讯员 刘懿源 文/图
“他虽然是一个残疾人,但对病妻不嫌弃、对护林工作不放弃、对管水工作不丢弃,是个‘三不弃’的好人。”近日,记者到沙子镇卧龙村采访,村民们纷纷称赞该村肢体三级残疾人杨中友用“三不弃”,书写出了“好丈夫”“好护林员”“好管水员”的动人故事和风采。
当“好丈夫”,照顾病妻无微不至
干净的屋子、温暖的火炉,现年43岁的杨中友拿着梳子,在火炉旁为因病致残的妻子梳理头发,无微不至照顾妻子的温馨画面让人感动。
“在我半岁时,左腿长了疮,因当时医疗条件有限,未得到妥善治疗,导致终身残疾,至今走路都是一瘸一拐的。”回忆起往事,现年43岁的杨中友忍不住叹息道。
幼年时的杨中友有些自卑,总是躲在家里偷偷流泪。爸爸、妈妈把他搂在怀里说:“孩子,虽然你左腿残疾,但只要意志坚强,以后照样是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他牢记父母亲的鼓励,从小便吃苦耐劳。
成年后,在热心人的介绍下,杨中友与邻镇一位女士成家,没想到妻子也因病致残。结婚10多年来,他每天精心照顾着妻子,用真情温暖着爱人,用善良感动着周围人。
婚后多年,杨中友带着妻子到处求医,治病用光了家里所有积蓄,还欠下了不少债务,妻子的病始终没有治愈,生活无法自理。每当妻子情绪不安时,他总是安慰妻子说:“我不会放弃你,会一辈子照顾好你。”
10多年来,杨中友不离不弃,给妻子穿衣、梳头、擦洗身体、烧饭……在精心照顾妻子的同时,他每年还要在林下种植黄连,如今黄连在地面积有8亩,年收入在6万元左右。
“妻子进了我家门,就是我最亲的人,不管有多忙,我都会用心守护她,并照顾好上学的孩子和年迈的父母。有党和政府的关心关怀,相信以后的日子会越过越好。”杨中友一脸坚定地说。
当“好卫士”,护林工作尽职尽责
“禁止在林区丢烟头、烧火,禁止乱砍滥伐。”在卧龙村的莽莽林海中,村民们经常看到穿着护林服、佩戴红袖章的杨中友一瘸一拐,或穿梭在林间小道上,或行走在深山密林中。
自从2019年被聘为村里的护林员以来,他跑遍了3000多亩管护林区的每个角落。长年累月的护林工作,他对村里的每一道山梁、每一条小溪、每一片树林都了如指掌。
护林员这个活,看起来简单,但要真正做好,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特别是天气干燥季节、清明节等重要节点,杨中友心里的“安全弦”总是绷得紧紧的,只要林区有违规用火现象,不论距离多远,他总是第一时间赶到,并及时制止。
提起杨中友,村民们纷纷为他尽职尽责的护林工作态度竖起大拇指。他按时用林长制APP巡林,逐院逐户宣传森林防火知识、签订森林防火承诺书,叮嘱乡亲们不要带火种进入山林。年复一年,他当护林员已有4个年头。
天道酬勤,2022年7月,在市林业局官网公示的全市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拟表彰对象名单中,全市共有50个集体、100名个人入选,杨中友被表彰为先进个人。
“获得这份荣誉,我感到很荣幸,感觉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只要工作需要,我愿意继续当好护林卫士。”面对荣誉,杨中友感慨不已。
当“好管家”,管水护水兢兢业业
“中友,我家的水管坏了,家里面等着用水煮饭呢!”今年5月上旬的一天中午,卧龙村银光组村民马培荣干了一上午的活儿回到家,发现屋旁的三通自来水管破裂,急忙给管水员杨中友打去了电话。
接到电话后,正在黄连地里除草的杨中友迅速驾驶电动三轮车回到家中,带上管钳、三通水管、热熔器等,急急忙忙驾车赶到2公里外的马培荣家,熟练地更换三通水管,仅几分钟时间便解决了马培荣家的燃眉之急。
“村组干部和乡亲们推选我为管水员,是大家对我的信任和厚爱,我一定要认真做好这份工作。”自2012年担任村里的管水员以来,杨中友十分珍惜这份工作,给自己定下了工作目标。
只有小学文化的杨中友,为胜任这份工作,认真学习管钳、角磨机、热熔器等维修工具的使用方法,他一学就会、样样在行。
采访时,记者在卧龙村看到,有的村民用洁净的自来水在淘菜,有的村民在洗衣服……村民们纷纷说,杨中友工作认真,服务态度好,是个管水护水的“多面手”。
虽然从事管水工作每年只有5000元的收入,但是为了让乡亲们能及时喝上“放心水”,杨中友购买了一辆价值6000元的电动三轮车,无论烈日炎炎的夏天,还是冰天雪地的冬天,他只要接到报修电话就开着三轮车奔波在维修水管的路上,这也成为村里一道美丽的风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