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世良在辣椒地除草
记者 隆太良 实习生 隆英洁 文/图
“他左脚致残已61年,却身残志坚,靠种植水稻、玉米、辣椒走上了致富路。”“他义务劳动,乐于奉献,主动对家门前的公路清扫保洁。”“他年轻时见义勇为,救了两个年轻人的命。”近日,三星乡石星村上游组的村民在谈到现年68岁的周世良时,个个赞不绝口。
年幼受伤,身残志坚
在石星村上游组,一条蜿蜒曲折的水泥公路穿组而过。公路边,一个农家小院落干净整洁,物品堆放井然有序,这里就是周世良老人的家。
“我7岁那年,在上坡割猪草时,不小心扭伤了左脚,当时就感觉钻心般的疼痛,可是家里无钱治疗,从此留下了后遗症,之后一直脚尖向内,靠脚背触地行走,至今已61年。”谈到年幼时致残的经过,胡须花白的周世良老人记忆犹新。
周世良成年后,学会了种田种地,能背着上百斤重的庄稼在山路上行走,成为干农活的一把好手。娶妻育女后,家庭美满幸福。
由于长期从事体力劳动,老人左脚畸形状况日益严重,被评为肢体三级残疾。进入2000年以来,左脚底开始发炎疼痛,后来脚底出现了溃烂化脓现象,不得不拄着拐杖出行。
即使拖着病残的身体,老人依然坚持干农活、种庄稼。每当疼痛难忍时,他就吃点止痛药,在化脓处涂点消炎液,用纱布包扎一下又坚持劳动。
时值盛夏,走进老人房前屋后的庄稼地,瓜果飘香、稻秧葱绿。“今年我和老伴种植了3亩玉米、2亩水稻、2亩辣椒,看这长势,又是一个丰收年。”老人拄着拐杖、带着锄头,沿着公路边走边介绍,随后走进辣椒地里,举起锄头开始除草,烈日当头,老人干得汗流浃背却越干越起劲。
爱路护路,乐于奉献
周世良老人家门前的公路干净整洁,公路边沟的杂草被清理得干干净净。原来,在两年前,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将上游组的公路硬化后,老人便当起了义务保洁员,主动承担起家门口这段公路的保洁任务。
每当公路路面上有落叶、石块等杂物时,老人便及时清理干净;每当边沟有淤泥和枯枝败叶堆积时,老人便及时进行疏通;每当边沟里的杂草长出来时,老人又及时将其清除。
“家住公路边,我们也是公路的受益者,再忙再累,也要把这段数百米长的公路管护好。”老人声音洪亮、精神抖擞地说。
谈到周世良老人爱路护路的事迹,石星村综合服务专干周小菊向记者讲述,在2020年,上游组的公路硬化后,老人稻田边的公路路壁需用石头加固,老人不等不靠,拄着拐杖,和老伴余业兰拉着一辆手推车,在周边寻找石块,再一车一车拉回来,砌起了数十米长的公路堡坎。
“我们拉一车石块非常吃力,丈夫的腿脚走路不便,我们一人在车前拉,一人在车后推,每拉一车石块就会累得气喘吁吁……”现年66岁的余业兰老人说。
行走在老人家门口宽阔的村道公路上,公路边沟山泉水流动的声音清脆悦耳,仿佛诉说着老人爱路护路的点点滴滴。
凡人善举,见义勇为
“周世良年轻的时候见义勇为,还救过两人呢。”采访中,当地村民告诉记者。
那一年,周世良20多岁,某天,他在上河坝(小地名)的山脚下捡柴时,忽然听到头顶侧方传来惊叫和响声,他抬头看去,只见一团黑影跌落了下来。
“不好,肯定是打柴的村民失足落了下来。赶紧救人!”当周世良赶到出事地点时,看到本村一名群众从山坡跌落下来后,身体卡在两块大石之间,呼吸急促,已无法开口说话。
周世良用尽全身力气,也无法把受伤的村民从石头之间拉出来。他爬上一块大石头,高声呼喊,在附近干活的两位村民听到呼叫声后急忙赶来,三人合力才把受伤的群众救了出来,众人又做了一幅简易担架,将其抬上担架送到医院救治,挽救回了其年轻的生命。
上游组沟壑纵横,四周群山连绵起伏,河水蜿蜒流淌。40多年前的一个夏日,周世良在过路塘(小地名)河边的一块玉米地干活时,突然听到河边传来阵阵呼救声。
周世良用锄头当作拐杖,快步来到水潭边,看到一个小男孩在水潭里不停挣扎着,时浮时沉,另一个小男孩在水潭边焦急呼救。
周世良脱掉外衣后,不顾自己脚上有伤,一下子跳进深不见底的水里,很快把落水男孩救上了岸。原来,这个男孩在学游泳时,不小心游进了水潭的深水处,另一个男孩无法施救,只好不停呼叫。
被救男孩的家人闻讯赶到现场,对周世良的善举表达了由衷的谢意:“谢谢你救了我的儿子,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周世良老人用拐杖走出了自己坚强的人生路,他身残志坚、爱路护路、见义勇为,其自强不息、乐于奉献的精神,是全村群众学习的榜样。”谈到这位年近古稀的老人,石星村党支部书记余洪感动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