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显兵在管护辣椒
记者 隆太良 文/图
“好生活是奋斗出来的,蹲在墙根晒太阳永远实现不了小康。即使身体残疾也不能忘记共产党员的初心,更要撸起袖子加油干。”这是河嘴乡长沟村石坝组老党员王显兵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右手受伤致残19年,无论是发展产业脱贫致富,还是投身新农村建设,他19年如一日,不辍劳作、默默奉献,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和担当。
身残志坚,用初心照亮自己
今年65岁的王显兵,1976年入伍,1977年在部队入党,1981年退伍回乡。谈到这位身残志坚的老党员,当地群众无不竖起大拇指啧啧称赞。
“每当晨曦初露,老王不是扛着锄头在上坡的路上,就是已经在地里挥汗如雨,或者是在巡护山林或是在公路上保洁……军营生涯炼就了他一身硬骨头,他从来都闲不下来。”谈到王显兵,长沟村党支部书记王世明为记者算了一笔账:“他和老伴今年种植洋芋4亩、玉米3亩、水稻2亩、红薯5亩、辣椒2亩,养殖土鸡60多只,有时还就近务工,家庭年收入预计在6万元左右。”
“如果以身体残疾为理由,抱着“等靠要”的思想,就不是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王显兵说,他的右手在2003年不幸受伤致残,被鉴定为肢体4级残疾。脱贫攻坚工作开展时,因其肢体残疾,老伴身患多种慢性疾病,他家被评为建卡贫困户。
为了增加家庭收入,改善生活条件,王显兵和老伴不等不靠、自我加压,在村组干部和帮扶责任人的指导和鼓励下,致力发展水稻、辣椒等种植产业和生猪、土鸡等养殖产业,仅用1年时间便摘掉了“贫困帽”,成为当地村民学习的榜样。
脱贫后,王显兵夫妻俩从以前破旧的老房搬到了新建的砖瓦房,他在当地撑起了一面鲜亮的党员“旗帜”,感染和激励着更多的群众勤劳致富。
甘于奉献,用爱心温暖他人
长沟村石坝组老河嘴(小地名)有1条长2公里、宽1.2米的水泥人行便道与长沟村的公路主干道相连,成为老河嘴院落村民出行和务农的必经之路。
“这条人行便道,是16年前,老王带领当地的5位留守村民肩挑背磨修出来的,其中还有两名残疾人。”河嘴乡宣传委员颜树林告诉记者。
原来,在2006年之前,在老河嘴院落居住的10户村民,通往长沟村只有一条弯弯曲曲的羊肠小道,村民们辛辛苦苦养出来的肥猪和种出来的水稻、玉米,想卖掉增加家庭收入,却苦于山路狭窄无法运输出去。
“记得有一次,两个村民抬着一头肥猪出山,因山路狭窄,人和猪都摔倒在山坡下……”王显兵看在眼里、急在心头。于是,他带头出资并动员乡亲们自筹资金4000元,买回2台小推车及开山取石所需的铁锤、钢钎等工具,带领留守在家的李炳发、张福秀、幸坤方等5位村民,从2006年9月到2007年2月,在山上披荆斩棘、开山取石,历时5个月,这条人行便道的毛坯成形了。
当地党委政府获悉情况后,解决了硬化人行便道所需的水泥、碎石和河沙资金问题。在背运这些物资时,老王又一马当先走在前头。在他的带领下,2007年7月,这条水泥人行便道终于修建完毕。
“人行便道硬化完工后,我们修路的6个人,每个人的手掌都磨出了一层厚厚的老茧,穿坏了3双胶鞋,用坏的锄头、背篓。”参与当年修建人行道的张福秀说。
王显兵以身作则、甘于奉献的事迹,激发了长沟村村民发展产业和建设新农村的动力。在2007年,全村有30个农户进行了农房改造和院坝美化,修建人行便道8公里。同年,全村种植辣椒600余亩,总产辣椒300余吨,推动全村辣椒等特色产业蓬勃发展。
永葆本色,用真心保洁护林
记者走进长沟村,只见房前屋后绿树成荫,院坝、公路干净整洁。村民们都说,村子里的变化离不开王显兵这位老党员。
多年来,王显兵既担任村里的保洁员,又担任护林员,不管是严寒还是酷暑,他每天总要抽出时间,清扫石坝组长达3公里的村道公路,巡回检查长沟村2000余亩山林。
每逢大雨后,公路上有石块和淤泥时,他就第一时间清理,确保安全畅通。每逢高温干燥季节,他就逐户发放防火宣传资料,宣传防火知识。春夏秋冬、寒来暑往,村道边、山林旁,总少不了他忙碌的身影。
“我是党员,我得带头,不管多么辛苦劳累,我也愿意干,更要干好。”聊起主动承担保洁和护林的事,王显兵自豪地说,只有为社会做点有意义的事,才对得起曾经穿过5年的军装,对得起自己45年的党龄。
善心不老,让党性生辉。王显兵身残志坚、退伍不褪色的精神和不计回报的付出,深深感染着村里的群众,提起他的事迹,大家赞不绝口。
长沟村本土人才杨荣说:“王显兵的事迹让人感动,希望村民都向他学习,大家一起努力,把长沟村建设得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