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川:“河长制”治出河畅水清岸绿景美

永川融媒体中心记者 余淼 涂燕 陈科儒

“几十年了我在河边闻到的都是一股臭味,从来没想过有一天这个味道会消失,更从未想过三河汇碧的美景还会重现。”重庆市永川区70多岁的张乾碧老人面对几泓碧水穿城过的美景,紧紧握住永川区河长制建设与水生态科负责人聂雪梅的手。

张老太口中的这条河叫临江河。此刻,这紧握的双手让聂雪梅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眼前这条河对于百姓有着怎样的意义,治水路上的点滴一一涌上心头。

位于长江上游的永川,区内大小河道贯穿,共有大小河流233条。其中,汇入长江、嘉陵江水系的出境河流有3条,最长的一条为临江河。这里,曾有桨声灯影的过往,也曾出现“雨天看海”的尴尬。但近五年来,永川深入贯彻落实习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勇担长江上游责任,花大力气整治城区26.7公里的黑臭水体和全区“五溪六河”。正如临江河蜕变,永川的河道版图就像经过一双魔术之手,芜乱去,清流出,浩淼清波、人水和谐的美丽画卷已然实现。

水连通 质变清

三河汇碧文创街区西侧,站在河岸边,凝视着前方碧波荡漾的河水,水岸葱郁的鸢尾,两岸是生长密实的草坪,虽已深冬,仍是一副静好惬意的模样。

“你根本无法想象几年前,这里是什么样子。”作为永川临江河流域治理的直接参与者,聂雪梅可以说是看着临江河从最初的“脏乱差黑臭”一点点变成今日的“净畅绿美靓”。

全长100公里的临江河,是长江一级支流,其中永川段88公里,流域面积655平方公里,承载着流域内75万名永川人饮用水以及25812公顷土地农用水功能。然而,随着城市的扩张,两岸生产生活污水无序排放,河流污染渐次加深,水体变黑变臭,有外来投资者称之为臭水沟,本地居民以近河为忧。母亲河满目苍痍,污浊不堪。

“哪是什么昌州古八景?夏天都是苍蝇蚊子,水都是黑的,臭也臭死,还风景咧?”这样的抱怨,聂雪梅和同事们曾不止一次听见。

党的十九大提出,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2017年初,永川区委、区政府作出重大决策,将临江河流域综合治理作为全区“一号民生工程”,彻底消除城区河道黑臭水体,并以此为抓手,全面推动全区水环境治理,实现临江河、小安溪、九龙河等全区主要河流水质全面达标,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鱼翔浅底”目标,进而实现“治理一条河,提升一座城”的总体目标。

成立临江河流域综合治理指挥部,由区委书记任指挥长,区长任常务副指挥长,相关区领导任副指挥长,统筹调度治理工作;在全区有关部门、有关单位和镇街陆续抽调49人脱产办公;创新建立河段长制,进一步细化河长责任,明确了34位区级河段长、78位部门河段长、422位镇村河长,以完善的河长、河段长体系促成水环境治理工作的顺利推进;各镇街、村居主动担负流域治理主体责任,严格按照属地管理原则,统筹辖区污染治理工作,层层压实工作责任,积极筹措资金,千方百计推进专项治理……

5年来,永川投入巨资、大手笔治理临江河,为的是实现“治理一条河、提升一座城”的目标。

根据实施方案,针对临江河流域内农村养殖污染严重,工业企业、餐饮业、小作坊违法排污现象突出,城乡化粪池堵塞溢流,小支流、溪沟水质恶化等诸多问题,永川组织开展养殖业、工业企业、食品小作坊、餐饮业、农贸市场、城镇排水、化粪池清掏和“千沟万塘”黑臭水体8个专项整治。新建城乡污水管网335公里,维修和雨污分流改造城区原有管网702公里,实施城区河道生态修复16万平方米,开展全域1013公里河道常态化清漂,累计整治流域各类污染源4.3万余处。

临江河的“前世今生”,是永川“清河道,治污水”的一个缩影。5年来,永川区各流域水污染治理取得了明显成效:2018年,消除城区黑臭水体并通过国家复查验收,境内三条主要河流水质由2017年的劣Ⅴ类提升到至今的Ⅲ类水质,圣水河、临江河先后被评为重庆市最美河流,“治理一条河、提升一座城”生态治理模式被《焦点访谈》采访报道。2020年,国务院办公厅对永川区河湖长制工作予以督查激励,区水利局荣获水利部全面推行河长制湖长制工作先进集体。

筑屏障 护长江

朱沱镇是长江进入重庆的第一镇,有着13.6公里的长江岸线,风景如画。

12月25日,永川人民检察院检查五部主任杨宏强再次来到朱沱镇长江边上的雨水涵洞口。

“老乡,现在这水质怎么样?”杨宏强向附近的村民问道。

“以前那个河湾臭得很,我们都不想过去。你看,现在不臭了。”村民向杨宏强介绍。一眼望去,曾经发臭的黑水变得碧绿,呈现在眼前的是“水天一色,白鹭齐飞”的情景。

对于此处水质的变化,杨宏强感慨良多。2018年初,朱沱镇部分群众向永川区检察院反映称,当地存在污水排入长江影响生态环境的现象,给周边居民生产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永川区检察院检察官调查发现,朱沱镇场镇生活污水长期未经处理,经斗台石雨水涵洞口便直排长江,造成污染,致使社会公共利益受损。随后,永川区检察院向朱沱镇政府发出检察建议,建议其加快辖区污水处理设施和管网建设,对辖区内生活污水集中处理,杜绝未经处理排入长江。

收到检察建议后,朱沱镇相关部门立即开始整改,通过安装处理装置,将生活污水收集运送到新城区的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该污水处理厂出水标准为国家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最高标准“一级A”,确保了当地生活污水得到了有效处理。

永川最特殊的区位就是万里长江进入重庆的第一站,永川最艰巨的使命就是保护好这一江碧水,担当起‘上游责任’。

城南污水处理厂现已进入运营阶段,规划污水处理总规模为10万立方米/天,日处理污水约1.1万立方米。“坚持日常和应急相结合,充分运用大数据信息化手段,在线分析数据、实时监测水质、反馈设施状态、明晰责任链条,通过智慧管理系统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实现设施运行正常、污水应收尽收。”该污水处理厂负责人表示。

目前,永川区共有污水处理厂(站)92座,污水处理数据均接入全流域数据管理平台实现实时监测。

河长制 “河长智”

高新企业云集的永川,在这场治水运动中也不囿于传统方式——当地正借势第三方专业机构,构建一张“水陆统筹、天地一体、点面结合”的检测监控网络。

在临江河永川来苏段河岸,河道网格员黎明每天都会登录“永川水环境”手机APP,开启巡河轨迹管理功能后,便开始了一天的巡河工作。“以前巡河用纸和笔来记录,有什么问题反映也不是很及时,现在有了‘永川水环境’手机APP以后,什么都很方便了,用手机就可以记录所有的巡河情况,而且还可以通过视频连线方式来反馈异常情况,有问题也能得到及时解决。”永川区河道网格员黎明一边巡河一边介绍道。

据了解,永川“智慧河长”信息系统管理平台是由永川区河长制办公室统一部署开发建设的一个云端管理系统。目前,永川540名三级河长和468名网格专管员、各级管理人员已全部纳入“智慧河长”系统,“智慧河长”信息系统管理平台运行以来,累计记录巡查30965余次,并处理巡河发现的问题969余个。河库巡查问题及时发现、迅速处理成为了治理常态。

“为提升系统智能性,我们利用海量数据,结合物联网、无人机、视频AI识别,光谱反映等技术,对水质超标、污染物违规排放,河道漂浮物等异常情况,进行实时监控,自动报警,为水质预测、污染溯源、科学决策等提供智能支撑。” 永川智慧河长管理系统项目承建单位高级工程师甄欣熟练地操控着信息系统。

智慧河道引入信息化和物联网科技手段,不仅为永川的统一治河提供了全面调度决策信息支持,同时也为健全智慧永川物联网的统一基础服务平台和大数据服务平台提供了信息支撑——这种科学系统的智慧治水,也给永川带来显著变化。

“永川智慧河长信息系统的应用以后,增强了各级河长的履职能力,提升了河道的治理效率,推动形成了河长主抓、部门协同、上下联动、社会参与这样一个河库治理保护格局,让河长治水有了智慧大脑,让人人参与河库治理成为了现实。”聂雪梅表示。

(永川融媒体中心供稿)

[打印]

[责任编辑: 成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