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傅“管得宽”

●汪万英

2017年一个薄雾弥漫的秋天,在“首届方斗山采蜜节”上,一个人滑稽的举动吸引了我。只见他伸开双臂抱住面前一大堆装满蜂蜜的蜜罐,夸张地张开大口似要吃蜜,说:“还有人要没有?没人要我都要了哈。”他中等身高,胖胖的,笑起来眼睛眯成一条缝,装出馋涎欲滴的样子,惹得众人哈哈大笑。我不由自主地举起相机,快门欢快地咔咔咔……

一天,一位网名“管得宽”的石柱报编辑加我QQ跟我说:“我看你平时爱写稿,还比较勤奋,我就跟你讲讲新闻吧。”他说,新闻包括多种体裁,主要有消息、通讯、特写、专题报道等等。一条标准的新闻要具备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经过和结果六个要素……最后,他语重心长地说:“提高新闻写作能力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但也很简单,你可以先找一些类似的稿件模仿,多看看别人是怎么写的,注重学习稿件的标题、导语、结构和新闻角度。勤写勤练勤看,用心去学去写,一定会很快入门、不断提高。”语气如兄似父,我不由得叫了一声“师父”。他却开玩笑说,师父不敢当,你实在要喊就喊师傅吧。然后,他又说了一通“师傅”和“师父”的区别。

接下来我很努力地拍照写稿。有一天我问师傅我现在写得怎么样?师傅淡淡地说:“你是冷水发面——长进不大哟。”接着师傅跟我讲,好的新闻稿件有五新:标题新、时间新、内容新、角度新、写法新。占到其中一个就好,两个更佳,如果五个都占全了,那就是一篇非常好的新闻稿子。比如标题新颖,能一下子吸引眼球……

后来和师傅熟了,就问他网名的由来。师傅诙谐地说:“太平洋的警察——管得宽撒。”原来当初石柱网搞了个“石柱论坛”,要他去当一个板块的版主,版主就得有个名。他觉得当版主不是他的主业,有点管事管得宽,于是便取名“管得宽”。

2019年初,我被评为石柱手机台优秀通讯员。在颁奖现场,我意外见到了一年半前那个在采蜜节抱蜂蜜罐罐滑稽表演的人:穿着军绿色冲锋衣,头发浓密青黑,嘴一张就露出满口洁白的牙齿。此时我才弄明白,他就是我的师傅!那个在网上教了我一年多的石柱报编辑梁德风老师。

晚餐时他憋住笑一本正经地对我说:“要想得到师傅真传,首先要和师傅形似,然后才能和师傅神似。你瘦得弱不禁风,今后每顿要多吃点,长得和师傅一样胖才行。”逗得同桌的通讯员捧腹大笑。

一天晚上先生陪我去报社找师傅,在编辑部门口,我看见一个人卷缩在一张小躺椅上打鼾。我们进屋还没开口,一位年轻的编辑用手指做了个“嘘”的动作,然后指着门外轻声说:“师傅中午没休息,一直忙到现在,他实在是太累了,刚躺下就睡着了。”我不禁对师傅产生一丝怜悯,不忍心打扰就悄悄退出来走了。

师傅的徒弟很多,编内编外的都有,遍布石柱各单位。一天我问师傅,您为什么要这么尽心尽力地教徒弟呢?师傅笑着说,我其实是怀有私心的,把徒弟培养优秀了,自己就可以轻松点撒。我又问,您都这么大年纪了,为什么还不退居二线休息休息呢?师傅叹口气,无奈地说,月亮坝晒笋叶壳——将就不起哟。我被师傅的风趣逗笑了,笑得有些心疼。

一天我去乡下采访,偶遇师傅以前的徒弟金山。谈到师傅,他竖起大拇指钦佩地说,师傅就像一头任劳任怨的“老黄牛”,一辈子都在为他人做“嫁衣”,却心甘情愿,乐此不疲。

我为人生能有这样如师如友的师傅,而感到幸福和骄傲!

[打印]

[责任编辑: 谢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