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组织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发展与活动③

“和成商号”现貌.jpg

“和成商号”现貌

四、“撤红”及继续斗争

皖南事变发生后,石柱革命形势一度十分严峻。县委在五县工委的指导下,及时将已经暴露的党员全部撤走或安排就地隐蔽,以保存革命力量(称“撤红”)。1941年7月,中共石柱第四任县委建立。在县委的妥善安排下,石柱党组织开展了有步骤的“撤红”工作。

1

1941年2月,五县工委组织部长王治安(李思源)到石柱,传达中共中央的“撤红”指示和南方局周恩来对党员勤业、勤学、勤交友和职业化、社会化、合法化的“三勤”“三化”指示,县委开始“撤红”工作。

是年7月,五县工委派王治安到石柱,以教书为掩护任县委书记,建立中共石柱第四任县委,白仲山负责组织、宣传等工作。县委在五县工委的指导下,开展了“撤红”及隐蔽工作。

抗战时期,国共两党实现第二次合作。但在石柱,共产党的组织一直处于地下,没能公开合作。少数共产党员在抗日宣传中积极活动,仍然被国民党特务机关列入了黑名单。为防止革命力量的损失,县委按照已暴露、半暴露、未暴露三种情况,实施“撤红”。3月,县委首先将已暴露的陈彦、雷定远(雷继平)两名共产党员撤离石柱。陈彦转移至合川县,以教书为掩护隐蔽下来。雷定远被安排去万县,经地下党员熊曙东安排,打进国民党驻万县部队任电台台长。6月,廖方村、罗金全、王水若等人转移至重庆,由党组织分别作了安排。同月,樊汝琴、金明惠、秦禄廷等分别撤离至重庆、丰都等地和广安大华炼油厂。谭逢盛未按县委要求撤离而回到其老家石柱县坡口乡开办煤厂。其余未暴露的共产党员全部安排就地隐蔽,以待时机。

1942年春,石柱党组织的“撤红”和就地隐蔽工作已基本完成。为解决就地隐蔽党员的组织关系,县委经研究,决定由县城有职业作掩护的共产党员熊申之、李平渊、秦尔增等,负责县内余留的联络工作。

2月,石柱党组织“撤红”和就地隐蔽工作全部完成,王治安、白仲山、白诗观等撤离石柱,县委暂时解散,中共川东特委调王治安去重庆璧山等地工作。

2

在隐蔽期中,城区近30名党员,以陈善淑家(白家院子)为联络点,互相关心,互通消息,互相援救,彼此勉励,平安地渡过隐蔽期。此期间,陈善淑、刘大才自然地成了党员们的联络员,统战支部书记成了他们的领导。西界沱党支部以“和成商号”为联络点,与山内外的地下党员往来。石家党支部、统战党支部、马武党支部独立开展工作,并建立了石家、临溪“两面政权”。1943年,外地党员撤走后,石家党支部分为3组:坡口有谭若禹、刘贤波、何光英夫妇,刘贤波为组长,以何光英所供职的村小为联络点;石家有谭俸邑、谭俸涛、谭宁衡、田紫轩、谭显珍、王家洋、王家滋,谭宁衡为组长,以田紫轩家碉楼为联络点;临溪有黎永万、黎天成、向光煊、白仲山,以黎永万家开的私塾为联络点,并组织学习马列、大众哲学和过组织生活。支部还决定由黎天成出面开“福民茶社”,由黎永万出面开“石安茶社”。一时间,地下党在临溪街上的两个茶社高朋满坐。茶社明讲“瓦岗、梁山、三合会”,暗讲“共产党领导穷人闹革命、穷人当家作主人”,安全地隐蔽了白仲山、金玉凡、陈建常、陈南生、刘贤波、雷地远、赵叶欣、谢乐君、胡迪玉等人。石家支部还积极地开展了统战工作,其措施是:团结王家溟、黎永定等一批开明绅士,争取王家泰、谭炳麟等中间派,打击崔会甫、王抱冰等顽固派。同时,还扩宽与毗邻建南、乐福店、太平镇等地方有关人士的统战联系。

1943年10月,原石柱第三任县委宣传委员王水若,在从南川保育学校返回万县老家时,被国民党特务逮捕而叛变,供出了石柱地下党组织的情况,并向国民党特务机关提供了石柱共产党员名单。随后,就地隐蔽的李平渊、王家滋、黎永万、秦尔增等一批共产党员相继被国民党石柱县特委会逮捕,其中彭其生、梁定毓、陈雕龙等11人向国民党自首。在叛徒陈雕龙的带领下,国民党特务在南川第七保育院,将隐蔽在该校的白仲山(化名陈遂生)、白诗观(化名刘振声)等共产党员逮捕。后来,白仲山、白诗观等趁看守熟睡之机越狱逃脱。

打入国民党政府的共产党员樊晋弦,则利用自己担任国民党石柱县第三区(驻悦来)区长的便利条件,成功掩护了一批地下党员。1941年5月,西界沱冉量臣(化名)向国民党四川省政府密告地下党员秦万鑫等11人。在四川省政府“严缉清办具报”的训令下,石柱县长苏知沆,责成樊晋弦查办此事。9月17日,樊向县政府递交了结案报告:“原告冉量臣实无其人……秦万鑫曾任保长多年,已于去年卸职,经商为业,其异党活动毫无线索可寻。兹原告又无其人,情有可疑影射含沙……”随后,此案不了了之。

共产党员谭安胜在隐蔽过程中,当上西界沱乡保长。有当地地主向国民党石柱县政府密告其为“异党”,案件转至樊晋弦手中。樊以“谭当保长勤政执行催粮收款,多有得罪个别士绅,而以‘异党’诬加不实之词栽赃”为由,向县政府结了案,再次保护了地下党员。 

[打印]

[责任编辑: 曾意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