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柱女校儿童团歌咏队教唱抗日歌曲的情景
二、县委举办党训班及开展的其他活动
为了加强政治思想教育,提高党员对马列主义的理解和中国革命的认识,县委在1939年、1940年举办了党训班。同时开展了统战工作,建立了民先队,领导女校“儿童团”和马武“爱国社”开展抗日活动。
1
1939年夏,何剑薰接第二任县委书记后,决定举办哲学党训班,提高党员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水平,加深对马列主义和中国革命的认识,以适应对敌斗争的需要。
经研究,哲学党训班培训地点选在王家洋在石家乡的家中。参加培训的有谭逢盛、金明惠、王家滋、谭俸涛、谭俸邑、田紫轩、江丹林、黎天成、陈珍银(即陈君亮)、陈雕龙、樊汝琴等。哲学党训班由何剑薰主讲《社会发展史》和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因引起家住石家的国民党中统特务王抱冰的怀疑,哲学党训班在开讲10天后迁至梓桐沟谭俸邑家中,如期完成了预定培训任务。
为进一步加强党员的政治思想教育,第三任县委于1940年7至9月,在县城南门口联络站陈世贞家及江池小学校等地举办了3期党训班,对部分党员骨干进行了培训。其内容主要是马列主义及《社会发展史》等。余大河、秦玥廷、孙相传、秦尔增、李平渊、王汉廷、熊申之、秦禄廷、秦仕游、谭紫光、任志祥、李驹佩、樊汝琴、金明惠、陈彦等30多人参加了培训。
2
1940年夏,以在涂井街上药店内司药为掩护的涂井与西界沱街党支部之间的交通员黎永平,被国民党特务秘密逮捕,供出了涂井党组织的情况。5月6日,重庆盐务局密令万县分局逮捕黎永平供出的共产党员。盐警队长李驹佩因事外出,幸未被捕,转移至西界沱,向西界沱街党支部汇报情况后连夜赶至石柱县城,向县委汇报了涂井党支部被破坏的情况。被关押在涂井盐厂的共产党员任志祥、郑佐卿趁敌人看管松懈,跳窗脱险,后在西界沱街和西界沱乡党支部的护送下,转移至县城陈世贞家,与先期到达的李驹佩相会。他们在县委的安排下,转移至马武、江池、观音等地小学任教师,继续从事党的地下工作。
县委书记廖方村在核实了黎永平的叛变投敌事实后,及时安排一名姓向的共产党员,假意同黎永平一道去自首,以稳住他。1941年2月,五县工委组织部长李思源到石柱检查工作时,县委汇报了黎永平的叛变投敌情况,并请求处决叛徒,得到李思源的批准。在县委的安排下,谭俊安、江诗群、谭安胜、江诗信、罗家贤、谭学德等,将急欲向国民党当局邀功的黎永平诱至西沱,假意随其乘木船过江去忠县自首,在木船行至江心时将叛徒黎永平处决,保证了党组织的安全。
3
第三届县委在廖方村的领导下,较好地解决了党内矛盾,统一了思想和意见,并根据工作需要,积极开展统战工作。
根据石柱的社会现状和社会各阶层结构特点,县委经过认真调查和分析,将石柱的社会力量分为三大派系。一派是以石柱袍哥总舵爷马茂林为首的社会势力,一派是以国民党石柱县党部书记长黎沚卿及熊楚材为首的国民党顽固派,另一派则以西界沱谭栋安等为首的国民党内部的争权派。县委研究决定,采取争取和利用马、谭两派力量,孤立黎、熊势力的斗争策略。同时,安排一批党员打入了国民党政府机关,以拓展党在农村工作的途径。
1940年4月,县委安排了共产党员秦禄廷、黎永万、江丹林、谭俸邑、张玉斌、李青鸾、彭逸民等7人,参加了国民党在四川省第八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驻酉阳)举办的乡(镇)长培训班,并组成临时党支部,秦禄廷为负责人。经县委批准,秦禄廷等7人在酉阳受训时集体加入国民党,以取得国民党当局的信任。培训结束后,彭逸民被国民党政府任命为南宾镇镇长兼南宾校校长,黎永万被任命为南宾镇副镇长,江丹林被任命为临溪乡副乡长,谭俸邑被任命为石家乡副乡长,李青鸾被任命为大沙乡副乡长(后任洋渡乡乡长),秦禄廷仍任江池镇镇长兼江池小学校长。他们利用在国民党内的“合法”身份,积极参加国民党当局的一些社会团体,争取和发展群众组织,为革命培育了一大批后备力量。
为培育革命后备力量,县委安排国民党县政府民政科长、共产党员杨亦平和国民党兵团督导员赵玉峰等人,疏通与县政府教育科长谭龙高、教育主任杨国普的关系,先后将陈彦、向伟琴两名共产党员安排到教育科任督学。经县委同意,陈、向二人加入国民党。此后,他们利用“合法”身份,将秦仕游、谭安胜、任志祥等共产党员,分别安排到马武、三根树、湖镇等小学任校长,加强对学生的革命教育。同时,陈、向二人联络县内部分重点学校校长,如谭治国、颜永亮、余熙禄等人,结成“把兄妹”,将这些人团结起来,为掌握教育阵地奠定基础。
4
为扩大抗日宣传力量和培育革命力量,县委决定组织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简称民先队),由县委委员樊汝琴负责此项工作。民先队在党组织的直接领导下,团结教育广大青年,唤起民众抗日爱国激情,同时为党培养积极分子和后备力量。当时县城内的南宾小学和县立女子小学都有党的支部,县委决定把发展民先队的重点放在这两所学校,主要对象为青年学生。
根据县委的安排,樊汝琴、白诗观负责在南宾校的发展工作,金明惠、陈时芹负责在女校的发展工作。他们以办补习班的名义,通过讲《社会发展史》等进步书刊,同时办民先队油印小报,教唱《苏武牧羊》歌曲,使一批学生提高了觉悟、纷纷要求参加民先队。他们先后在南宾校、女校吸收谭荣金、陈世富、马华兹、谭登开、周永发、陈家瑞、马世华、何淑兰、刘民先、陈亚琼、沈廷惠、陈善焜、傅继平、马秀之、马德山等,在临溪小学校吸收黎克文、黎万川、向光容,在大华炼油厂石柱分厂发展罗德顺、秦仕英、陶远达、范某等共计20多人为民先队员。民先队于1941年皖南事变后停止活动,大多数人后来成为解放战争时期的革命骨干。
5
1938年10月,女校党支部建立后,决定以预中班为主,成立儿童团,并指派支部委员樊汝琴负责筹建工作。为转移国民党特务的注意力,党支部将“儿童团”加“生活服务”四字定名为“儿童生活服务团”(简称儿童团)。1939年春,儿童团成立,谭荣金为团长,何淑兰为副团长,陈世富、何淑兰、方政贞、陈世华、谭宁惠分别担任文化、公安、文娱、健康、总务部长,樊汝琴为指导教师。下半年,儿童团增添共产党员刘云疆为指导教师。1940年春季开学后,儿童团换届选举,由方政贞任团长,梅林任副团长,何淑兰、谭荣金、方政贞、陈世富、陈世华分任五部部长,陈家瑞任医院院长,指导教师由中共党员王野晴、朱泽莹担任。
儿童团以女校的腊梅花为象征。在女校党支部的领导下,团里的女学生全部留男式头,穿粗布衣、青布裙,其教室则称为“抗敌村”“义勇村”“救亡村”。在指导教师的悉心指导下,儿童团在阅读《新华日报》等进步书刊的同时,利用节假日办墙报、壁报,宣传抗日思想,培养儿童的爱国主义精神。
为支援抗战,儿童团在指导教师的带领下,向前线战士赶制寒衣,边缝边唱《战袍哥》。她们上街唱着《义卖歌》卖花,歌声真切动人,群众慷慨捐献。仅在大河乡就一次募得大洋80块和布鞋100余双,皆由学校交抗敌后援会送往前线。两年中,女校儿童团共筹集了1000余块大洋和其他物资送到了抗日前线。
1939年冬,女校党支部根据县委安排,派支部委员樊汝琴带领儿童团中的20余名学生,越过方斗山,步行至丰都慰问了从前线转移到丰都养伤的抗日官兵。
1941年皖南事变发生后,女校儿童团停止了活动。
6
大革命失败后,中共党员、赤卫队中队长马银之撤离三树隐敝到马武乡马颈子落户后,改名马俊卿,在马武街上开缝纫店,继续坚持斗争。1939年春,廖曙华被马武乡长刘雨石聘作乡政府师爷。廖与马相识后,便商议发动马武乡铜厂坡农民李见炳、李见学、李见贤、徐致用、孟之文、张永良、郭之乾、余万金、李德宣、隆启迪、王廷富、刘克顺、晏元和、徐利值、谭德远等10余人,于1940年3月在马武坝关帝庙歃血为盟,结成“十人团”,开展抗捐、抗税、抗丁活动。
1940年秋,在县委的安排下,秦仕游、李驹佩、王北泉、谭学沛、林明、曾育群、荷楠、戴蓉珍(又名陈珍琼)、郑佐卿、王水冰、孙相传、曹家梁、江诗信、王白芝等一批共产党员,相继到马武小学任教。1941年3月,经县委批准,马武党支部建立。
马武党支部建立后,积极组织学生向群众宣传抗日思想。在活动中,秦仕游与原在马武街上的马、廖二人取得了联系。从此,“十人团”的活动接受党组织的领导。
1941年4月24日,廖曙华、马俊卿等又组织余万权、秦光远、马方滋、谭洪春、向世福、田开榜等48名青年,在马武街背后来佛山成立“爱国社”,由廖曙华任社长,马俊卿任副社长,并在马武乡铜厂坡等地设立4个组,由李见炳、张永良、隆启迪、郭之乾分别任组长。不久,“爱国社”发展到108人,逐渐壮大。“爱国社”成立后,在马武一带积极开展抗日宣传活动。
1942年春,马武坝党组织奉命“撤红”,曹家梁、秦仕游等共产党员相继撤离马武小学。廖曙华因引起马武乡长刘雨时怀疑而被扣押,被释放后前往湖北利川文斗街上定居。马武“爱国社”在马俊卿的带领下,继续开展抗日宣传活动。
1944年6日19日,国民党石柱县政府因疑“爱国社”为“异党”组织,勒令其解散,“爱国社”遂改名为“土地会”。
1946年6月下旬,马俊卿到湖北文斗找朋友徐介卿联系工作,在返回马武途经土竹坝时,与利川县“清共”团大队长余凡杨遭遇被害。马俊卿被害后,马武“土地会”活动即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