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从何处来!——中益乡乡村振兴之生态振兴

微风抚水心,嫩芽透乡情。一缕风、一朵云、一滴露,都蕴含着淡淡的乡愁。心有千千结,情如万丝缕,唯独乡土乡情乡愁让人剪不断。

近年来,中益乡在攻克深度贫困堡垒的同时,探索出一条“靠山吃山不损山、靠林吃林要护林”可持续发展道路,让好生态成为撬动群众幸福的杠杆,一幅“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乡村画卷在中益大地徐徐展开。

厚植绿色本底 涵养乡土气息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仲春时节,大山深处的中益乡,春天的气息来得似乎格外晚一些,仍是一片繁花似锦的景象。

建峰村,小桥流水,黄墙黛瓦,田园胜景尽收眼底;坪坝村,民房散落山谷,各色山花争奇斗艳,宛如世外桃源;华溪村,龙河水静静流淌,滋润着两岸的土地,去年种下的景观树正茁壮成长,前胡、黄精躺在土里贪婪地吸收大地的营养……

45岁的盛家滨是土生土长的建峰村人,凭借养蜂的手艺,如今他被重庆大岑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聘请为技术员,专门负责管理蜂场,每月能收入4000多元。

“如果要大规模喂养中蜂,没得充足的蜜源是不可能的。”作为养蜂“高手”,盛家滨对“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有着深刻的理解。他说,过去因为生产生活需要,山上的树木都被砍伐殆尽,三桶蜜蜂能收获三斤蜂蜜已算是“高产”了,而封山育林以来,植被慢慢恢复,蜜源充足,平均每桶蜜蜂能产7-8斤蜂蜜。

近年来,在生态环境保护上,中益乡牢固树立大局观、长远观、整体观,围绕“补齐林业品质短板,精准提升森林质量”思路,大力实施“山上种树、路边种花、河边湿地”生态工程,不断厚植发展的绿色本底。

生态好了,游客多了,华溪村村民焦大泽开起了农家乐。他现在还是一名生态护林员,每年有6000元的收入。“拿着工资护林,这是过去不敢想的好事。”他说。

截至目前,全乡森林植被面积达20万余亩,森林覆盖率达85.3%,被重庆市林业局命名的林业特色乡镇,为中蜂、旅游等产业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整治人居环境 留住美丽乡愁

坪坝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一排排外观统一的小洋楼很是耀眼,村民在屋前屋后种上了花草和蔬菜,地上见不到一丝垃圾,显得十分干净整洁。

该村村民焦光兵曾是出了名的“懒汉”,因为家庭卫生不达标多次被当做“典型”,在干部的不断宣传教育引导下,实现了“后进”变“先进”;曾担任过本土人才的向斌,在人居环境整治过程中,主动关闭自家的养鸡场;居民坚持每月集体开展一次卫生大扫除,既美化了环境,又增进了感情……该村党支部书记刘成勇介绍,近年来,村民的生活习惯得到了很大的改变,终于摘掉了“脏、乱、差”的帽子。

该村向家坝居民点,家家户户都住上了小洋楼,房前的花园里,樱花、兰花、绣球、月季煞是吸引人,墙壁上挂着的“孝老爱亲”“团结和睦”“勤劳善良”家风家训木牌十分醒目。远处的青山,门前的绿水,浓浓的“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的乡愁扑面而来。

57岁的李素金告诉记者,之前的向家坝全是烂木房,污水到处横流,臭气熏天。随着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推进,居民点以菜园、院坝、山林、边坡、堡坎为基础进行升级打造,已经成了该乡一处“打卡点”,吸引了不少外地客人学习参观。

据了解,中益乡围绕“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宜居美丽乡村”总目标,按照“两统、一分、三监管”方式,稳步实施以改风貌、改厨房、改地坪、改厕所、改习惯为主的“五改”项目,覆盖全乡7个村1850户6105人,同步引导群众改变生活陋习、养成文明生活习惯,实现了旧貌换新颜。

发展绿色经济 凝聚浓浓乡情

全兴村官心组贫困户黄玉英家的院坝里,形态各异的农耕造型活灵活现,四季常青的花坛绿地媲美公园,院坝旁边的小桥流水仿佛置身溪水山涧。她家“黄水人家”农家乐已成了全乡的示范点,前往参观玩耍的人络绎不绝。

环境好了,游客多了。华溪村金溪沟,花仁淑的农家乐生意火爆,清明节三天能净赚1万多元;四季蜜源充足,坪坝村山沟组的向世前,今年继续将养蜂规模保持在200桶左右,预计可收入十几万元。“有山有水,中益才是农村该有的样子。”从四川自驾来中益游玩的钟先生感叹到。

尝到甜头,有了盼头。村民们正积极参与“黄水人家”“森林人家”农家乐集群,共建美丽乡村。截至目前,全乡共发展“黄水人家”农家乐近150家,可同时容纳1000人住宿、5000人就餐;发展中蜂8000群,年产值800万元以上,带动毗邻乡镇销售蜂蜜600万元……一座土家族乡村,处处都洋溢着希望。

“颜值”折射出发展质量,体现综合实力。让优美生态成为发展新优势,把绿色经济打造成新引擎,中益乡沿着这条正确道路坚定前行,走出了一条绿色的康庄大道。(记者 罗贤为 文/图)



[打印]

[责任编辑: 张俊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