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风帆劲 组织振兴谱新篇 ——中益乡乡村振兴之组织振兴

便民服务中心宽敞整洁,居民小区路灯整齐明亮,健身器材一应俱全。

4月1日,当记者走进中益乡坪坝村便民服务中心时,焕然一新的美丽乡村景象让人赞叹不已。

坪坝村只是中益乡强党建、选干部、聚人才,充分发挥组织振兴作用,高效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一个缩影。

完善体系“指挥棒”,深耕攻坚“责任田”

脱贫攻坚开展前,地处大山深处的中益乡因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薄弱、产业空心化严重、贫困发生率高而成为全市的深度贫困乡镇之一。

如何高效打赢打好脱贫攻坚这场硬仗?中益乡党委政府给出的答案是,把干部组织起来、把责任落实下去。

早在2017年9月,中益乡吹响了攻克深度贫困“堡垒”的号角,成立了脱贫攻坚工作指挥部。7名市委办公厅扶贫集团成员单位帮扶干部、35名县级选派干部及中益乡原有干部共同构建起了运转高效、调配有力的指挥体系和攻坚作战队伍。

为把干部组织起来,把责任落实下去,中益乡建立完善“组织领导、业务技术、监督问责”三大攻坚责任体系,聚焦“四个深度发力”,通过层层传导压力、倒逼责任落实,推动形成了统一指挥调度、攥指成拳发力、尽锐出战攻坚的精准扶贫格局。

“责任体系既是‘指挥棒’,又是‘紧箍咒’,有助于转变干部工作作风,推动脱贫攻坚工作往深里走、往实里做,深耕好自己的‘责任田’。”回忆三年多来的工作经历,坪坝村党支部书记刘成勇深有感触。他说,驻村工作队干部在村里搭起了床铺、生起了炉灶,坚持吃在村、住在村、干在村,成了一支“不走的工作队”。

筑牢强基“主阵地”,强化振兴“主引擎”

“帮钱帮物,不如建个好支部。”坚强有力的党组织,是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的坚强保障,是乡村振兴发展的“主引擎”。

光明村党支部园地

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伊始,中益乡党委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切实把党建优势转化为扶贫优势,着力解决抓党建促脱贫攻坚,推动全面落实精准脱贫各项任务。

针对村组干部管理能力弱的问题,该乡以整治软弱涣散党组织为切入点,将7个村全部纳入后进基层党组织整顿,全乡优化调整村组干部30余名,回引本土人才10余名,培养预备党员20余名、入党积极分子40余名,引导70余名青年返乡创业,7个村党支部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向心力不断增强。

“组织建起来,党员动起来,党旗飘起来。”在驻村扶贫工作队的引领下,优化调整后的各村党支部发出了围绕脱贫抓党建、抓好党建促脱贫的组织强音。

“向土地要效益。”中益乡7个村的党支部为了让沉睡的土地资源“活”起来,以深度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为契机,通过引进和培育经营主体,带动2300余户群众新发展中药材、特色果蔬等1.9万亩(含套种5000亩),传统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种植比例从原来的9∶1调整到现在的1∶9。在2020年,特色产业发展带动全乡农户户均增收3000元以上。

“三三”联动抓党建,补足精气神“钙片”

文明的乡风、浓郁的乡情、浓厚的文化、古朴的村庄、自然的生态……一个个美丽乡村如画卷般展开,这是中益乡通过“三三”联动抓党建,加强智志双扶结出的累累硕果。

“看不得、坐不得、闻不得,是中益乡环境卫生过去的真实写照。”光明村党支部书记刘屹伦回忆起以前的居住状况,至今记忆犹新。

坪坝村乡村美景

脱贫攻坚,必须让广大群众先从思想上脱贫。为补足群众精神扶贫之钙,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拔掉贫困群众精神“穷根”, 中益乡集思广益,加强智志双扶,创新开展“三三”联动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工作,持续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强化脱贫典型示范带动,让支部组织力、党员带动力、群众内驱力“三力”并举;构建“集体经济组织+龙头企业+农户”互利链、“党员干部+贫困户”亲情链、“村支部+党员+贫困群众”责任链,实现“三链”共生;开展“建甜蜜家庭·开创新生活”“建甜净院落·展现新面貌”“建甜美乡村·培育新风尚”行动,实现“三甜”互促。

光明村已脱贫户谭万生,1994年因遭遇意外事故失去右掌,在他意志消沉,落入人生低谷时,该村第一书记谭祥华十数次登门开导,多方劝慰,用励志故事引导鼓励。如今,找回信心的谭万生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勤劳致富,2018年以来,种植中药材、辣椒,加上务工收入,每年收入在3万元左右,成为当地勤劳致富的榜样。

年过不惑的谭万生感动地说:“如果没有帮扶干部的耐心引导,我还在原地踏步。现在的生活幸福了,我要永远感谢党恩!”(记者 隆太良 文/图)

[打印]

[责任编辑: 张俊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