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工心理疏导记:隔离不隔爱 每个人照样能发光发热

    “我们这一栋有人确诊了,我很害怕和担忧,感觉阳台的蒜苗都有毒,不敢吃。”“晚上睡不着,白天醒不来,吃啥啥不香。”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大考”,人们心理难免不受冲击,少数人对事物产生错误认识,陷入焦虑、恐慌之中,甚至彻夜失眠。

    1月30日以来,在县民政局和团县委的指导下,喜洋洋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组建了应急社会心理疏导小组,专门对少数焦虑、恐慌群众进行心理疏导,让疏导对象尽快从苦恼无助的焦虑心态转变为乐观向上的积极表现,成为当务之急。

    迅速行动,筑牢心理防线

    2月1日,一名居家医学观察人员向社工冯雪发送了求援信息:“我们这栋楼被隔离了,我是不是也被交叉感染了?”“什么时候解出隔离?”“我待不住了,怎么办?感觉难以呼吸啊!”一连三问,接到求援信息的社工看得有些愣了。

    自心理疏导工作开展以来,除了疫情防控一线人员和普通群众的咨询以外,这是喜洋洋社工头一次接到来自居家医学观察人员的求援信息。尽管冯雪参与过四川庐山震后心理援助,最近也反复和小组成员一起预演过各种求援的处理流程,但真到这一刻,她还是无法做到镇定自若。此时,应该运用哪一种社工理论和方法,接纳、真诚、ABC理论……犹记之前的预演过程,社工深呼了一口气,很快制定了心理疏导方案,并迅速与他成为微信好友,通过建立信任、耐心倾听、正面引导等一系列措施,疏导对象的情绪逐渐好转。

    经过此次的接案,心理疏导小组意识到,居家医学观察人员急需社会的心理援助和情感支持。为此,2月2日,小组又迅速组建了居家隔离互助群,充分了解每个人的需求,再根据不同需求开展不同类型的小组工作和个案工作。

    小组志愿者首先在500人以内的居家隔离、青少年之家等大型群聊中捕捉细节、主动了解、积极发掘疏导对象,及时提供疫情信息,号召居民以积极心态居家抗疫;其次在200人以内心理疏导防控、最美逆行者家属情感支持等群聊中进一步寻找疏导对象,以提供心理干预为抓手,有效缓和居民紧张情绪;最后,将疏导对象纳入50人以内的小群,提供多对一、一对一的疏导服务,同时进行个案管理,在对象情绪心理状态稳定后,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结案。

    情感支持,转变心理态度

    “倩倩”已加入群聊、“傻燕”已加入群聊……1个、2个、3个,居家隔离互助群渐渐满员了。“大家都是隔离在家的吗?”“我不敢开门丢垃圾。”“好恐怖,楼下有好多医生和特警!”……互助群里挂出“居家隔离的日子,喜洋洋社工陪你们一起度过”的公告后,大家感觉终于找到了组织,开始诉说自己的感受,表达自身的情绪。社工一一对大家进行安抚、谈话、疏导。通过心理疏导,志愿者们发现,每个人都有积极向上的潜能,只要以正确的方式按下“充能键”,那么他们就可以依靠自己的力量,摆脱困境。

    接下来互助群里的画风开始变了。“居家隔离最佳歌手”在喊麦,“桃花朵朵广场舞”跳起来,谁是“防疫知识”竞赛中的小达人?谁又是“美食比拼”中最强的厨师?“居家隔离的每一天都有丰富的活动,一点都感觉不到像在隔离,倒像是参加了一个为期14天的倒计时活动。”群里的一个小伙伴在隔离结束后告诉社工,对互助群甚是留念。

    积极乐观,渴望发光发热

    “看到大家这么辛苦的帮助我们,感觉我什么都做不了,有些难过。”“我也好想和你们一起去防疫。”“觉得你们的工作很有成就感。”疫情面前,每个人都希望能尽自己所能,发光发热,作出自己的贡献。这样的呼声在互助群里越来越强烈。这正是开展心理疏导的成效体现,疏导对象已经从焦虑心态转变为正常,并一直保持乐观向上的积极心态。

    对此,社工积极正面引导,传递正确观念,告诉大家“配合和服从管理,都是支持防疫工作。志愿者不是只有线下才能做,线上通过宣传防疫知识也是做志愿者的表现。” 感动之余,一社工在工作日记中写道:“大家积极表示要为疫情防控作贡献,这就是对我们工作的认可。居家隔离只能隔离病毒,但是隔离不了爱的传递。即使被隔离,每个人照样能发光发热。心向光明,必被光明所照耀,成为自己所期待的样子,为疫情作出贡献,这就是自我价值的实现。”

    家住财信城小区的郎某是一名退伍军人。30多岁的热血男儿在疫情之初,就已写下请战书,准备时刻坚守在战“疫”前线。没想到,一则需要居家医学观察的通知,犹如一泼冷水浇灭了他所有的激情。经过一段时间的心理疏导,只在群里“冒个泡”的郎某慢慢变成一个随时随地传播正能量的“小太阳”。结束观察后不久,郎某就开始成为一名“劝导员”,继续完成他未竟的事业。本网讯(记者 张琼慧 文/图)

 

感谢您关注县委县政府主办的主流媒体重庆·石柱网,更多新闻关注其他主流媒体《石柱报》、《重庆石柱手机报》、“五彩石柱”微信公众号、“五彩石柱”APP、“石柱新闻”微博;统一投稿邮箱:sz_xwzx@sina.com。

总 编 辑:禹云洲

值班副总编辑:谭晓钟

执行主编:张俊杰

 

 

[打印]

[责任编辑: 余贺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