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当“老黄牛”的“师父”

梁德风在为通讯员授课 (通讯员 谭长军/摄)

    “梁老师,有篇稿件还要修改一下,你怕是要回单位一趟哦。”凌晨1点钟,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打破了夜晚的寂静,此时梁德风才刚踏进家门口,接到电话后,又匆匆关上门,骑上电动自行车就往单位赶。

    梁德风是县新闻中心《石柱报》的执行主编,现年55岁,已从事新闻工作29年。29年来,他尽职尽责、勇于担责,时刻以一名优秀新闻工作者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今年,梁德风被我县评为“敬业奉献”道德模范。

    争当业务能手

    从事新闻工作以来,梁德风一直战斗在采编一线。在工作中不管份内份外事,策划、采写、摄影、编辑、排版、校对、审读,每样工作都干,报纸、网站、APP、手机报、微信公众号、微博,每个媒体都参与,成为单位的“全能运动员”。单位领导和同事对他的评价是:甘当“老黄牛”,乐于奉献,一个顶仨。

    在采写工作中,梁德风坚持按“独家新闻、独家视角、独家写作、独家制作”标准,尽量将稿子写好,将照片拍好;在编辑工作中,他字斟句酌,晚上和周末加班是常态;在排版工作中,他按照简洁、大方、醒目、直观的要求,充分运用版面语言,将每篇稿件排得尽善尽美。他说:“作为一名党报采编人员,要坚持“政治家办报、党媒姓党”的原则,严把每篇稿件的政治关、业务关、文字关、常识关,尽力减少差错率,确保媒体刊发安全。”

    多年来,梁德风所采写、编辑、制作的新闻作品有数十件被各级新闻媒体转载,或被有关单位收入专辑,有多件新闻作品获奖。

    推进媒体整合

    2012年之前,《石柱报》还是一张四开四版周二刊小报,《石柱报》编辑部只有几个编制,属于县委宣传部的一个科室。后来由于媒体数量增加和《石柱报》改版,媒体资源亟待整合。

    梁德风当时作为《石柱报》编辑部综合科科长,参与了县委宣传部组织前往渝中、丰都、梁平等区县的考察,回来后结合编辑部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整合《石柱报》编辑部、石柱网宣中心资源,组建石柱县新闻中心”的建议,得到了领导的认可,使《石柱报》改版、媒体整合工作得以顺利实施,为我县新闻机构逐步走上正规化、专业化的道路打下了基础。

    “新进人员不熟悉业务、出刊程序没有理清,职工的积极性没有发挥出来,工作效率比较低。”梁德风说,针对这种情况,他草拟了一套加强内部管理的规章制度,被单位修改后实施,使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得以提高、责任心得以加强。为提高工作效率和稿件质量,他根据单位人员严重不足、硬件设施滞后等实际,探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出刊流程,被单位修改后实践,使工作效率大大提高、稿件质量得以显著提升。

    搞好“传帮带”

    县新闻中心组建前后,单位采编人员来来去去,换了一茬又一茬,有招录的、借用的、调剂使用的,还有志愿者、临聘人员、临时学习人员和实习大学生。作为石柱的“老报人”,梁德风承担起了“传、帮、带”的工作。

    这部分人大多是非新闻专业毕业,多属“半路出家”,对新闻采编工作不熟悉,有的文字功底还很差。梁德风通过上课培训和每天润物细无声地指点,不厌其烦毫无保留地将对办报的理念、经验和技巧传授给新人,帮助其提高业务能力。

    梁德风对同事不仅在工作中给予帮助,还在生活上给予照顾。新闻采编工作很辛苦,许多同志从事采编工作时间久了,容易产生“职业疲劳”。梁德风说:“‘职业疲劳’我自己深有体会,只能不断给自己定新目标、学会从工作中找乐趣、通过改进报道方式找到成就感等办法,克服精神上的倦怠。”

    “梁老师是一位不管遇到什么问题都可以向其倾述、请他帮助且值得信赖的老师。”新进单位的记者小马说,我们大家都亲切地称他为“师父”。

    时光荏苒。转眼间,作为“师父”,梁德风直接或间接带过的“徒弟”加起来已不下100人。他经常对徒弟们说:“如果把工作当职业,你明天不得不工作;如果把工作当事业,你明天还想工作。‘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才是工作的最大‘动力’。”(记者 彭少 文/图)

 

      感谢您关注县委县政府主办的主流媒体重庆·石柱网,更多新闻关注其他主流媒体《石柱报》、《重庆石柱手机报》、“五彩石柱”微信公众号、“五彩石柱”APP、“石柱新闻”微博;统一投稿邮箱:sz_xwzx@sina.com。

总 编 辑:禹云洲

值班副总编辑:谭晓钟

执行主编:张俊杰

 

 

[打印]

[责任编辑: 石柱谢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