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战脱贫攻坚 共进小康社会
——本网记者在第6个国家扶贫日之际重访中益

    2019年4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重庆考察,并主持召开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座谈会。4月1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不辞辛劳来到我县中益乡华溪村,走进中益乡小学校和贫困户谭登周、老党员马培清的家,问民生、察民情。习近平总书记求真务实的作风深深地影响着我县的干部群众。在第6个国家扶贫日到来之际,记者再次沿着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回访了中益乡小学校、贫困户谭登周和老党员马培清,并以此方式向习近平总书记汇报我县的扶贫成果。

    【记嘱托】

    4月15日下午,在中益乡,习近平总书记看的第一个地方就是位于华溪村的中益乡小学校。在与同学、老师的交谈中,他强调: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两不愁三保障”,很重要的一条就是义务教育要有保障。他还叮嘱要把安全放在第一位,确保学生在学校学、住、吃都安全。6个月过去了,中益乡小学发生了哪些变化呢?

鸟瞰中益乡产业基地 通讯员 杨柳青 摄

    【见行动】

    扶贫必扶智。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以前的中益乡小学和现在一样,也是100多名学生、10多名老师。但老师的办公室狭窄、拥挤,遇到下雨天就容易长霉;幼儿班的孩子们不分大班、小班,全都挤在一间教室,没办法分类教学;学校没有住宿楼,孩子们上下学必须每天步行两三个小时的山路。

    脱贫攻坚工作持续向纵深推进,中益乡小学也一天天发生着变化。习总书记到中益乡小学看望这里的老师、孩子的时候,这里已经开始新建宿舍楼,开始扩建多功能教室和综合办公楼了。6个月过去了,中益乡小学可谓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6月底,孩子们就已经在新改造的塑胶操场欢乐健身、玩乐。秋季学期一开学,老师们搬进了宽敞的办公室。学生们拥有了可以学二胡、书法、绘画、手工的多功能教室,住进了崭新的宿舍楼。孩子们用上了越来越多的新设备。

    今年的暑假,中益乡小学时任校长谭顺祥没有休息。他顶着盛夏的烈日,忙活在学校各项工程建设工地间,除了综合楼、宿舍楼之外,还有改扩建的学校食堂、中益乡幼儿园。

    “原来的学校食堂座位太少,吃饭的时候很多孩子只能靠着墙根站着吃。”回忆起往日学生们就餐的场景,谭顺祥有些伤感。他说,趁着暑假的空档,他必须督促这些工程在新学期开学前完工。“现在每一个孩子吃饭都有座位了!所有工人、干部的辛苦和汗水都化作了孩子们的笑靥。”另外,乡党委政府还帮助学校还建立了食堂食品安全制度,定期开展师生食堂操作管理人员业务培训,每月建立餐饮台账,定期抽查食品安全情况,保证食材的新鲜,让学生们吃得安全、吃得放心。

    学校硬件设施改善了,稳定乡村教师队伍成了关键。新学期学校来了4名支教老师、1名志愿者,选优配齐了英语、美术、体育、计算机等专职教师,另有1名老师被派到重庆南坪实验小学跟师学习。南岸区教科院也经常为老师们进行教学培训。崭新的工作环境、难得的学习机会、组织的关心慰问,让工作在这里的老师们也更加安心。

中益乡小学校(资料图片)

食堂阿姨正在为学生们准备午餐

    【看效果】

    “哇!”“哇!”“哇!”新学期开学,中益乡小学的孩子们不停地发出惊叹声,学校的变化给他们带来了一个又一个惊喜。

    学校配套完备、4人一间的学生宿舍楼建成了。现在,学校147名学生都能住校了。以前孩子们花费在上学和放学路上的时间,现在被早晚自习、课外活动、老师的课后辅导“占用”。多功能教室、体艺活动室、图书角等功能室的投入使用,更好地满足了孩子们的需求,孩子们每天在学校都过得充实而快乐。

    “以前娃儿上学和放学不仅不安全,而且一回家就要手机玩儿、家庭作业也不按时做。现在他住校了,我不让他带手机到学校,放学了还有老师辅导作业,娃儿在学校比在家还让我们放心。”学校的条件越来越好,老师们越来越认真负责,孩子们学到的东西也越来越多,家长们都放心地把孩子交给学校。

    “扣碗、青椒炒肉、炒土豆丝、炖豌豆、西红柿鸡蛋汤……”学校食堂的膳食公示栏上,每餐两荤两素一汤的菜单经常更新着。就餐时间到了,孩子们按序排队入座就餐,再也看不到因为座位不够而站着吃饭的孩子了。

    暑假期间,多家单位或社会机构向学校抛出橄榄枝,带着学校几十名学生去红色基地、国学馆等地,开阔视野,学习新知识。“这些孩子出去体验了一圈回来,大变了样,变得爱说爱闹了,比以前更自信、更阳光了。”谭顺祥说,半个月的外出体验,让这些长年生活在大山里的孩子既兴奋又好奇。

    就在10月15日,谭顺祥还在积极与市教科院对接,希望该院能就目前中益乡小学教师还存在教学技能短板的问题,派教育专家过来开展针对性培训。

    【记嘱托】

    4月15日,在贫困户谭登周家,习近平总书记从屋外看到屋内,详细询问老两口的生活和身体状况,并同他们一起算了收入账和医疗帐。习总书记说,党的政策对老百姓好,才是真的好。现在谭登周和老伴的身体状况如何,政策保障有没有落到实处?

谭登周与老伴焦光润

    【见行动】

    今年62岁的谭登周,家里就他和老伴两人。2016年他因病被识别为贫困户,2018年因他务工时摔伤致残导致返贫。当时7根肋骨、肩胛骨骨折的谭登周,在医院一躺就是小半年,住院花费接近15万元。“若不是按照贫困户的基本医疗保障政策报销了14万元,我坟上的草都有半人高了。”谭登周经常调侃自己的一句话,其实饱含对党委政府的感激。

    谭登周享受就医待遇其实是我县严格落实“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结算”等健康扶贫政策的结果。为了让贫困群众少花钱、少跑路、少生病,着力实现贫困人口“基本医疗有保障”,我县不仅将贫困群众就医花费报销比例提高到了90%,而且还通过不断提升乡、村卫生院(室)医疗服务水平,提升就近就医能力,加大“治未病”工作力度等方式,全方位为贫困群众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

    谭登周属于“三个一批(即大病救治一批、重病兜底一批、慢病签约一批)”中的“重病兜底一批”贫困患者,卫生院为他们量身定制了“八个有”健康扶贫档案,每个月都有村卫生室医生入户巡诊1次,每个季度有乡卫生院医生入户巡诊1次,每年要为他们免费体检1次,随时有病情跟踪服务。这样,每一个贫困患者不出门就能享受医疗服务。

    谭登周告诉记者,目前,他还处于康复期,乡卫生院的“家庭医生”每周都要来随访。老伴焦光润患有高血压等慢性病,“家庭医生”也是定期随访,观察血压变化,叮嘱按时服药。

    现在,新建的中益乡卫生院已完成95%,盐井村卫生室功能设备已完善并投入使用,坪坝、全兴、建峰村卫生室功能设备已完成95%,光明村卫生室正在规划设计中。中益乡卫生院新调来了1名理疗科医生、2名护士,选派了1名医生到县人民医院进修,还依托区域健康信息平台、区域影像中心等,与县人民医院、山东省立医院实现远程诊疗,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大大提升。

家庭医生为焦光润检查身体

    【看效果】

    小路两边围着竹篱笆,院子里的鸡“咯咯咯”地叫唤,门口蹲着一只背黑肚白的肥猫,经过修正加固后的土家小楼被谭登周老两口收拾得井井有条。

    前不久谭登周老两口身体欠佳,帮扶人罗风华带他们去西南医院作了检查治疗。他告诉记者,这次去西南医院看病,老两口的治疗费共计15000元,享受贫困户的报销政策后,自己只花了1500元。

    而今,谭登周家里有爱心人士送来的治疗仪,有别人从重庆帮他买回来的药,有医生经常来为他们诊疗,有干部经常给他家送米送油……一份又一份爱心、关心传递到这两个老年人心里,他们也变得更加积极地面对生活了。

    谭登周家门前的院坝而今也收拾得比原来更加干净整洁了,还安放了一个垃圾桶。“我们老两口干不了重活,不能发展生产,但一定要让关心我们的人,看到我们的生活环境是干干净净的,不能让他们失望和寒心。”谭登周拍拍自己瘦弱的胸膛说,语速虽慢却斩钉截铁。

    老两口原先要靠种地维持生活,现在土地都流转了出去,靠入股分红和股权分红就能获得比原来种地更高的收益。另外,谭登周觉得养鸡是门不需要耗费多少体力的营生,索性又买了几十只鸡崽儿来养。“鸡养大了下蛋可以卖土鸡蛋,不下蛋还可以卖土鸡。”谭登周说,只要好好照管,这门生意不会亏,脱贫致富的路上,自己会更加积极。

    谭登周还有一份公益性岗位工作——护林员。他每天按时进山转一转,向大家宣传森林防火知识,既保护了森林,还锻炼了身体,也为自己挣得一份收入。

马培清回忆起当时的情景难掩内心的激动

    【记嘱托】

    4月15日,在老党员、已脱贫户马培清家,看到谷仓里装满粮食,厨房里挂着不少腊肉,温饱不愁,了解到他们家通过发展黄精中药材产业和土地入股分红、管护药材基地等方式,实现了稳定脱贫,习近平总书记表示欣慰。习总书记说:“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关键看脱贫攻坚工作做得怎么样。”他嘱咐大家,幸福是奋斗出来的,脱贫致富不能等靠要,既然党的政策好,就要努力向前跑。如今,马培清家发生了哪些变化,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如何?

    【见行动】

    老伴去世后,马培清一直和长子陈福明一起生活,因为陈福明缺技术,在2014年被识别为建卡贫困户,2015年实现脱贫。陈福明勤奋肯干,养肉牛、务工和公益性岗位劳动,再加上享受粮食直补、土地入股分红、资产收益模式股权分红以及马培清的养老保险金等,2018年她家纯收入24296元。

    为了让像马培清家这样的贫困群众脱贫之后不返贫,党委政府采取多种措施做足保障。先是聚焦深度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引进优质企业发展起了黄精、前胡、脆桃等产业,通过深化群众与企业的利益联结机制,为群众争取到了土地入股分红、资产收益模式股权分红等收益,又以鼓励群众在基地务工等方式帮助贫困群众增收。特色产业发展起来了,为了保障产业能持续壮大并兑现产生效益分红,又依托专家团队组建起了农业技术服务体系,指导全乡对1.8万亩特色产业进行科学规范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并为所有产业购买农业保险,与太极集团、泽泰中药材专业合作社等企业签订保底收购协议,全面降低产业风险。

    产业发展起来了,农户学到了种植、管理技术后,政府、企业和农户又一起探索出了“流转+返包”的管护机制,即农户根据自己的条件,从种植好的产业地块返包3-5亩进行管护种植,收入按照管护期工资(2000元/亩·3年)+管护地块产量收益的20%来计算,农户三年管护周期收入预计能实现每亩8000元以上,这是传统种植收入的8倍。马培清的小儿子陈朋就承包了5亩黄精产业地做管护。

    夏布非遗扶贫工坊是东西扶贫协作鲁渝文化扶贫的重要项目,主要是培训深度贫困乡镇的特殊人群掌握夏布插花、夏布老虎、夏布胸花、夏布布艺包等手工艺品的制作方法,让他们实现居家就业。陈朋的妻子谭明兰就在夏布非遗扶贫工坊做工挣钱。多次采访中,记者发现,谭明兰和乡亲们做的老虎、布艺包等很受游客欢迎。

    加快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也是促进贫困群众增收的重要举措之一。中益乡“中华蜜蜂第一镇”主题定位早已确定,家家户户的房屋也统一打造成了蜂蜜色,还用蜜蜂图案、蜂箱进行了装饰。现在中益乡很多群众家里养起了中蜂,发展起了乡村旅游。今年,全乡已经累计接待游客2万余人次。

    【看效果】

    “我们是专门从北京赶过来,走一走习总书记视察过的华溪村,在这里接受‘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今年国庆期间,华溪村游客如织,有的来看看这里的变化,有的来学习这里的脱贫致富法宝,有的来这里接受精神洗礼……自习近平总书记来华溪村视察调研后,马培清,这位86岁的老党员给自己找到了一份“新工作”——给游客们回忆讲解习总书记到她家发生的一幕幕关怀备至的故事,把习总书记对老百姓的关心、对干部的要求、对贫困群众的希望传达给一批又一批游客。国内其他省市的、市内其他区县的、县内其他乡镇的、乡内其他村的、村内其他农户的来访者身份不同、关心的重点不同,马培清讲解内容的“着墨”轻重也有所不同。她常说:“我是从旧社会走到新社会的人,这辈子做梦都不会想到总书记会走进我家。作为一名老党员,我更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把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传达到每一个来我家的人,把我们的扶贫政策宣传给更多的人,劝导更多村民跟着党的步伐,振奋精神、努力奋斗,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

    “以前,村里那些年轻人基本都在外面打工,待在村里的基本上都是老年人,跑不动、挑不起,走在路上都碰不到几个人,经常都觉得冷冷清清的。”马培清说,脱贫攻坚战的持续深入,上级派来了好多年轻干部,村里产业发展起来了,不少年轻人返回家乡创业,村子里也添了不少生气,走在家门前宽敞的马路上散步,到处都能听见田地里的欢声笑语。

    马培清家的院坝外就是上百亩的“黄精+木瓜”种植示范基地。近段时间,天气好的时候村民们就在地里除草,这里面经常都有陈朋和他妻子的身影。看着儿子、儿媳们都找到了致富路子,华溪村也一天天发生着变化,马培清看在眼里,乐在心里。

    “总书记来到我家乡,我要努力奔小康”……走进中益乡华溪村,柏油路旁、房前屋后,清清溪畔、郁郁山间,处处洋溢着奋斗的激情与干劲。(记者 游凤)

[打印]

[责任编辑: 石柱谢天]

  1. 华龙直播|攻防对垒!直击2019年重庆市网络安全攻防大赛决赛
  2. 【新时代民营经济和高质量发展】营商环境改善激发企业活力 民营经济蓬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