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心有牵挂,我必用心用情用力

( 冉隆祥 )

乡亲们、朋友们:

    大家好!

    我是来自县文联派驻金竹乡和农村的第一书记兼驻村工作队长冉隆祥,也是最近在网络上传播的歌曲扶贫队员之歌《牵挂》的词曲作者。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7年新年贺词中说:“新年之际,我最牵挂的还是困难群众,他们吃得怎么样、住得怎么样,能不能过好新年、过好春节。”总书记的牵挂就是我们每一个扶贫干部的牵挂。作为扶贫大军中的一员,我和大家一样,因为心有牵挂,所以我们就会用心用情用力干扶贫工作。

    今天,我想在这里与大家分享的是创作歌曲《牵挂》背后的几个小故事。

    三个男人一个“家”

    2018年1月,我被派到金竹乡上升村担任第一书记兼驻村工作队长。工作队共有三个人,另外两位同志分别是来自县检查院的老秦和来自金竹乡政府的老丁。老秦有多年基层工作经验,群众工作得心应手;老丁长期扎根金竹乡,与村民建立了十分深厚的感情。在村里,我们三个男人组建了一个临时的“家”。在这个家里,因我是队长,两位老同志便打趣地称我为“家长”。我也不客气,主动扛起了家长职责。名誉上我是家长,其实我是他们的徒弟,因我没有农村工作经验,一切从零开始,我得向他们学习。两位老同志不会做饭,我主动担负起了购买柴米油盐、煮饭、洗碗等事务。我想,要做好群众的“两不愁三保障”工作,我必须得先做好队员们的保障工作,只有这样,才能让大家在这里放心吃、安心住、用心干。

    我们这“一家三口”每天早出晚归,忙里忙外。不论排查走访、信息研判、宣传发动,还是产业调整、环境整治、实事好事、精神扶贫,一样都不少,样样都得做。

    从一月到七月,我们三人在上升村一驻就半年多。时间久了,村里的大人小孩都成了我们“家”的熟人和亲人,无论大事小情,他们都愿意找我们帮忙。

    村民丁大哥对扩建公路占用其土地最初有些不理解,我们工作队就多次找他谈心,给他讲“要想富必修路、修好路有出路”的道理,希望他从长远考虑支持修路,最终我们做通了他的思想工作;村民罗洪清胃病和口腔溃疡久治不愈,在乡医院无药可治,我们千方百计为其寻医购药;村民贺顺龙手臂受伤,我们为其购买治疗外伤的药品;贫困户刘少梅家的生产物资运回家难,我们帮助联系车辆及时运送到家;贫困户谭明虎修房缺钱缺工具,我们帮助借工具,队员老丁还主动借钱给其作为启动资金;五保户罗辉满手部受伤生活情绪低落,我们主动找他谈心,鼓励其树立生活信心,让他积极接受治疗…… 一件件小事,拉近了干群的距离,架起了党委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连心桥。

    去年8月,我们这个临时的“家”除老丁外,被迁到和农村,我继续任第一书记兼驻村工作队长,另外来了一名新队员是县民政局的小王。在上升村的“三口之家”解散了,我和老秦、小王三个男人又在和农村组建起一个新的“三口之家”。

    “三只脚”走路更稳当

    工作队每个月对全村所有在家农户开展2次全面走访,目的是及时摸清情况、宣传政策,帮助群众解决新发生的困难和问题。因这两年金竹乡几个村都在扩建公路,人们出行多数时间都只能靠步行。我们每次到贫困户家中走访,从驻地出发,要翻山越岭走几个小时的山路,沿途不少路段随时有滚石滑落,尤其下雨后,大面积塌方垮岩是常事。

    2018年4月中旬,我到上升村龙门组龙门溪(小地名)走访时,雨天路滑,恰遇山体大方量滑坡,为躲避危险,在奔逃中,双脚踝严重扭伤,倒地后差点被泥石掩埋。我连滚带爬地忍痛逃离危险后,双脚已不能站立。从这以后,我只能拄着拐杖工作。村里的老人们看见我走路一瘸一拐的,便心疼地劝我说:“冉队长,你伤还没好,就别走动了,有事通知我们到村委会就是。”我拍着拐杖笑着告诉他们:“没事,有了拐杖,我就多了一只脚,用三只脚走路,还要稳当些。”

    7月底,双脚勉强康复,我才扔掉了拐杖。现在回想起来,自己没有被泥石掩埋实属万幸,但也因为这次受伤,让我更快地走进了每一位村民的心里。我也常调侃自己,或许这人世间还有很多事情需要我去做,我还必须和在座各位继续并肩战斗,因为上升村的群众,和农村的群众,以及更多更多让我牵挂的群众还需要我,还需要我们每一个扶贫干部!

    用歌声激励大家消灭贫穷

    我是一名音乐爱好者。扶贫工作启动以前,我常常下乡采风,搜集山歌小曲。在采风中,我看见贫困山区的群众生活十分艰苦,看病、上学、住房、饮水、出行极其困难。自全县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经走访帮扶,尤其驻村扶贫后,我看到全县各级干部为打赢这场攻坚战,纷纷走出机关、走出家门,告别家人、告别同事,有的顾不上年迈的父母,有的顾不上娇小的妻儿,都冲到脱贫攻坚的最前线。由于我县大部分乡镇地处七曜山腹地,山高坡陡、天气多变,扶贫大军每天早出晚归,翻山越岭、爬坡趟河,不停地奔忙在攻坚克难的路上。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我们有的干部劳累病倒,有的受伤,有的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我为他们的精神和壮举所感动,因此我想为他们唱一首心中的赞歌,更想创作一首歌曲来为奔忙在攻坚拔寨路上的同志们鼓舞士气、提振精神,激励扶贫队员们再接再厉、献计出力、共克难关,坚决彻底地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硬仗,攻下最后的堡垒,啃下最后的硬骨头,带领贫困群众一起消灭贫穷,让七曜山深处的土家人民与全国人民一道走上小康之路。

    去年11月,我利用晚上休息时间,将扶贫队员之歌《牵挂》创作完稿。

    歌曲成稿后,县检察院派驻金竹乡驻乡工作队长罗涌同志就组织驻乡驻村队员、学校老师以及乡村干部试唱歌曲听效果,并把练习唱歌的视频分享到微信群,歌曲很快在很多微信群里分享,不少微信群友留言给予鼓励和支持,这让我备受鼓舞。

    歌曲《牵挂》被分享到微信群后,我当年学校音乐班的同学在微信里留言问我:“冉隆祥,你歌中生病的大娘、背水的大叔、坐在凛冽寒风中的孩子,他们现在生活怎么样?”我在群里留言回答他们说:七曜山区属典型的喀斯特地貌,过去这里可是“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风吹石头滚,提桶难找井。”几年前,这里每逢冬夏两季,季节性缺水仍然是群众最大的痛。一到枯水季节,家家户户,大人小孩,圆桶、扁桶、铁桶、胶桶……背的背、挑的挑、抬的抬,要跑四五里路到山脚下的水沟里找水。自脱贫攻坚开展以来,党委政府把解决群众饮水难问题纳入重点工作,修建人蓄饮水工程在各村各组迅速展开,有的偏远户甚至一户就有一个蓄水池,自来水管接到了村民们的厨房和厕所,困扰山里人祖祖辈辈的季节性缺水问题也得到了彻底解决。如今的七曜山区,那可是“水电路讯户户通,种养产业家家有,医疗教育人人享,村容村貌时时新。”同学们看了纷纷点赞,说:“干得不错!”

    乡亲们,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精准扶贫,就是要对扶贫对象实行精细化管理,对扶贫资源实行精确化配置,对扶贫对象实行精准化扶持,确保扶贫资源真正用在扶贫对象身上、真正用在贫困地区。”根据总书记这一重要指示精神,我们将基础设施、产业带动、措施保障作为帮助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法宝。通过近几年各级党委政府和扶贫干部的共同努力,我县所有贫困村的基础设施、产业结构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贫困群众自身发展能力和内生动力在不断增强,“等靠要”思想逐渐被抛弃。尤其是七曜山区的贫困群众依靠这几件法宝和扶贫干部的帮扶——放下了水桶,换来了轻松;走向了健康,摆脱了病痛;奔向了富裕,甩掉了贫穷。每家每户有了适合自己的产业路子,每个村庄都有了自己的特色优势。正如歌曲《牵挂》中的一句歌词所唱的那样——让幸福之花开得万紫千红!

    谢谢大家!

(“榜样面对面”演讲稿选登)

[打印]

[责任编辑: 石柱谢天]

  • 第六批志愿军烈士遗骸归国

    60多年前,他们踏上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场,从此魂断异国、埋骨他乡。今天,祖国张开双臂,用最庄严的礼遇迎接第六批志愿军烈士遗骸归国![详细]

  1. 今晚8点重庆“3·15”网络晚会全城直播 全是你关注的领域
  2. 开放日|看,追梦路上不停歇的重庆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