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行业优势 创扶贫特色
我县坚持生态环保与脱贫攻坚一体推进

太阳湖(本网资料图片)

    “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党的十八大以来,“两山论”成为习近平总书记在众多场合强调生态文明建设重要性的精辟话语,这不仅成为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为建设美丽中国的事业指明了方向。

    近年来,我县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坚持生态保护与扶贫开发并重,加大经济相对落后乡村以及生态相对脆弱地区生态保护修复力度,通过实施生态补偿、增加转移支付等方式,不断改善区域生态环境质量,促进贫困群众增收脱贫。全县各级各部门通力协作,紧紧围绕职能职责,紧密结合工作实际,突出脱贫攻坚主题,切实提升了区域生态环境质量,为促进贫困群众产业发展、增收脱贫打下了良好的环境基础。

龙河良好的生态环境(本网资料图片)

    坚守生态保护红线 严控森林资源开发

    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关系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近年来,世界能源消费剧增,生态环境不断恶化,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受到严重威胁,加强节能减排,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逐步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因此,保护生态环境、开展生态治理和生态修复刻不容缓。

    “彻底整改生态环境问题,还老百姓绿水青山!”2018年7月16日,县委书记蹇泽西在西沱镇督导相关工作时强调:要严守生态环保红线、环境质量底线和资源利用上线,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从而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多年来,我县依托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三期、城镇群森林生态空间提升、石漠化综合治理、美丽乡村绿化、森林质量精准提升、湿地生态系统修复等中央和市级林业重点项目工程,加大林业生态修复力度,大力推进国土绿化提升行动,按“贫困村优先实施、贫困户优先覆盖、贫困户劳力优先使用”的原则,每年完成各类营造林25万亩,义务植树200万株。

    我县全面落实森林资源保护目标责任制,严格控制森林资源开发利用的强度对森林实施分类经营、分类管理,对林地用途进行严格管制和分级管理。探索森林集中管护制度,大力开发生态公益岗位,在全县33个乡镇(街道)中的贫困户中选聘18—60周岁、具有一定文化程度、身体健康、责任心强、能胜任野外巡护工作的护林员1084名开展森林资源巡查管护,贫困户占总人数70%以上。同时,我县还建立起全市规模最大、管理最规范和战斗力最强的县级专业森林消防队,森林火灾监控体系、防火阻隔体系和火灾应急处置体系不断趋于完善,连续五年森林火灾事故“零”发生。以松材线虫病防治为重点,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按“属地管辖”原则压实乡镇(街道)人民政府(办事处)防治主体责任,按“科学防控”原则,以专业队伍模式开展集中除治,强化疫情监测和检疫执法,松材线虫病疫情得到全面有效压缩并做到完全可防可控。建立起“打防控”三位一体的林区治安防范体系,持续深入开展各类专项行动严厉打击涉林违法犯罪行为。

    这一系列的举措,让我们更有信心走好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近年来,我县利用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专项资金搬迁生态移民3883人,营造林地面积达323.6万亩,占国土面积的71.62%;累计森林面积达259.69万亩,森林覆盖率达57.4%。另外,农田林网控制率达95%以上,农村集中居住型绿化覆盖率35%以上,分散居住型绿化覆盖率达60%以上。2018年查处林业行政案件321件336人,收缴罚款585.81万元。新立林业刑事案件16件,移送起诉15人。

    人居环境得改善 美丽乡村正建设

    2015年以来,我县大力整治农村非法养殖场,力度逐年增加。2015年,开展畜禽规模场污染治理6家,关闭禁养区养殖场14家,整治生猪当量1万余头;2016年完成33家畜禽规模场污染治理,关闭禁养区养殖场6家,整治生猪当量1.5万余头;2017年完成畜禽规模场污染治理45家,关闭禁养区畜禽养殖场49家,整治生猪当量3万余头;2018年完成畜禽养殖场污染治理79家,关闭禁养区畜禽养殖场(户)257家,整治生猪当量4万余头。经过三年多的治理,随着非法养殖场的陆续关闭,我县农村人居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以前,多数乡镇的生活污水随处排放,一到天气较热的时候便臭气熏天。为解决这一难题,我县于2017年投资约4026万元,为大歇、龙沙、鱼池、王场、马武、六塘、黄鹤、王家、石家、中益、三益、新乐、金铃、三星和河嘴等15个场镇新建污水管网。于2018年投资5.49亿元对城镇污水管网及农村居民点生活污染进行治理,在27个乡镇建设污水管网1287.1公里。这一举措,使乡镇场镇污水管网得到全面完善、乡镇场镇污水应收尽收。到今年,全县所有乡镇场镇基本完成雨污分流改造。预计到2020年全县所有乡镇场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85%以上。

    为进一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我县于2017年专门包装实施一批建卡贫困户宅基地复垦,共计包装27个项目,涉及建卡贫困户1366户,规划复垦规模834亩,2018年实施宅基地复垦项目60个4394户2592亩,目前已全部竣工。通过实施宅基地复垦项目,消除了部分“空壳村”破旧房屋安全问题,有效助推了我县扶贫攻坚和美丽乡村建设。

    生态效益正初显 农民入股享分红

    日渐兴起的乡村生态旅游以其“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越来越受到南来北往的游客追捧。我县山清水秀、风景秀丽,田园风光的乡村旅游更是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观光。近年来,我县依托天然的优势,大力发展乡村生态旅游,助推农民增收致富,走出了一条乡村旅游扶贫新路子。

    我县依托退耕还林工程建设林业特色经果林23.5万亩,在贫困村、贫困户优先发展森林食品(木本油料、笋竹、特色经果林)、森林药材、森林旅游、林产品加工、林下经济(林下种植、林下养殖、野生动植物开发利用)、花卉苗木六大支柱产业,做到了“两个全覆盖”,使每个贫困村有一个林业特色产业基地、贫困户有一个稳定脱贫致富的产业。依托丰富的森林资源和独特自然景观,深度开发黄水国家森林公园、千野草场、太阳湖、油草河、云中花都等森林康养示范基地建设,发展山地森林生态游、森林休闲健身游、冰雪度假游、峡谷漂流等特色森林旅游形式。积极鼓励贫困户建设森林人家或入股参与森林人家建设。如今,全县发展森林人家165家,森林旅游已成为贫困户增收的有效途径。

    同时,我县充分利用获得的“服务精准扶贫国家林下经济及绿色产业示范基地”称号和全县林地面积大、林地空间大的优势,把林下经济与林业扶贫紧密结合,在贫困村培育黄连、莼菜、天麻等森林食品、药材种植业和山羊、野鸡、中蜂等生态养殖业,拓展了贫困户增收渠道。

    我县还盘活林地、森林资源,使贫困人口财产性收入得到了增加。并鼓励贫困户开展森林资源流转,探索推进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三变”改革,推动林业资产股权化,让农民林地资源财产性收入增加。试点推进的非国有商品林政府赎买改革,在中益乡成功赎买林地2000亩交国有林场,国有林场、林农和村集体成立集体经济组织对其开展生产经营,实现利益分配。

    截至目前,全县191万亩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政策,兑现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7742.28万元,促进了生态效益共享,实现贫困村、贫困户全覆盖。退耕还林工程第一轮退耕还林补助资金5551.954万元已经兑现,新一轮退耕还林14.3万亩目前正在实施。

    “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我县最大的优势在生态,最大的潜力也在生态,围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统筹推进生态环境保护与脱贫攻坚工作,发挥行业优势,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脱贫致富新路上,取得了明显成效。(记者 余欢)

[打印]

[责任编辑: 石柱谢天]